球星数据大爆炸43名球员场均20NBA真的变了
粉丝兄弟:“东契奇轰下了53分,帝哥怎么看?”
帝哥:“手机看了下集锦...”
称赞的话,其实早已经说腻,这已经是东子本赛季的第4次50 了。
如果他的独行侠队友还这么干下去,东契奇接下来还是会有50 的,毕竟如果不自己玩命,球队根本赢不了...
但今天想往大点聊,聊聊“数据大爆炸”的本赛季NBA。
今天是刚2月份,但NBA联盟已经出现了19次的50 ,已经追平了上赛季的次数总和,常规赛赛程还剩小30场呢...
这赛季给我很明显的一个观感是,出现50 的场次已经很稀松平常了,40 好像都不好意思拿出来讲话了。
23年开局那几天,1月1日,东契奇拿了51分;1月3日,多诺万-米切尔拿了71分,克莱-汤普森则轰下了54分;后来,字母又来了个55分...
通俗了说,球员拿50 好像不要钱不费力似的。
一开始,我们都会觉得牛逼、厉害,但渐渐地,已经习惯了。
如果是10多年前,如果是自己喜欢的球员拿下50 ,那高低得在教室座位前后拉同学吹上一番,毕竟那真是“过年了”,可能一个赛季就一回...
如今呢?各路球星日常40、50分这种数据,给人的感觉却是越来越没有感觉。
NBA,真的变了。
至于是变好还是变坏,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今天只是单纯地讲述变化。
NBA作为商业联盟,一直以鼓励进攻增强比赛观赏性、流畅性为原则,逼迫以防守主导、慢节奏的球队转型。
在这场的规则下,分享几组数据:
第一,2012年只有11名球星场均20 得分,而在我写这篇推送的时候,本赛季场均20 的球员数,是43位(步行者的哈利伯顿,20.2分)。
第二,12-13赛季常规赛,瓜哥场均28.7分拿得分王,如果这个分数放现在,只能排在第10位。
第三,本赛季场均得分最少的球队是热火的108.6分,好巧的是,10年前的12-13赛季,三巨头热火是联盟最能得分的球队,场均得102.9分。
......
这就是球迷经常在说的一点:当今NBA太鼓励进攻了。
发生这样变化的原因有很多,除了联盟的政策,必须得说的是,打法潮流在改变,现在快节奏、三分球出手多,数据自然也就水涨船高。
另外,由于科技、医疗、训练体系的变化,球员个人技术也在进步,尤其是投射能力。
但核心点,还是NBA联盟,到底想打造一个怎么样的联赛,有了这个出发点,就可以通过规则的修改等手段去实现。
我们作为受众,往往只会说“xxx不防守”,但事实上,罗斯早就说过了:“我也想防,可现实不让你防!”
篮球的魅力不是只有进攻,但很多时候,只要一有身体对抗,裁判就给哨,你根本就没法防......(当然,也有该响哨却不响的情况)
有了这样的规则,罚球也成为了高分的有利武器。
过分鼓励进攻之后,给我带来的另一大观感是:有特点的球队和有特点的球员少了。
从球员的角度来说,“功能型”球员越来越少。
那些在防守端默默付出,对比赛影响同样非常重要的球员,受到的关注则非常少。
如果他是外线球员不会投3分,大概率会上不了场,不以投射见长的球员生存空间被无限压缩。
如果像托尼-阿伦在这个时代打球,恐怕也很难达到灰熊要给他退役球衣的成就。
球队的角度的话,那些具有鲜明标签的队,越来越少了。
以前提到灰熊,那就是贼能防、节奏贼慢,一场球得75分也能赢。现在一场球得75分,容易被球迷骂死...
鼓励进攻,是商业化驱动导致的趋势。
从商业的角度来说,人家是越来越赚钱了,这是一种成功的变化。
从比赛的角度来说,虽然鼓励进攻,好多球星也数据爆炸,但是到了季后赛、总决赛,胜利往往属于防守更好的球队。
从球迷的角度来说,有喜欢看进攻的,也有喜欢看以前的绞杀局的。
但归根结底,NBA是商业联盟,老板、球员赚钱才是主旋律。
最后想说的是,球迷尤其是年轻的受众,还是需要正确看待如今的数据大爆炸。
真的害怕有一天,他们会说出这样的话:
“09-10赛季的科比,场均才27分,都不如亚历山大、利拉德等球员...”
本站声明:以上部分图文视频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