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两千年前战争史诗十三将士归玉门始末

阅读: 62次 发表于:2023-01-25 16:15

作者:许云辉

十三将士归玉门历史「两千年前战争史诗十三将士归玉门始末」

(一组《大汉十三将》图片)

(一)序

公元76年3月,玉门关内,鸟语花香和风煦,国泰民乐边陲安;关外,却是冰天雪地狂风暴,铁马金戈战事急。一支刚冲出匈奴骑兵重围的汉军强忍风雪饥馁折磨,相互搀扶着行进。在这支疲惫之师中,十三个“衣屦穿决,形容枯槁”的将士格外引人注目。当巍峨雄伟的玉门关出现在他们视野中时,他们眼里顿时涌出幸福和激动的热泪。

这十三名壮士的统帅,就是汉廷从匈奴重围中拯救出的大兵耿恭。

十三将士归玉门历史「两千年前战争史诗十三将士归玉门始末」(二)车师扬名

耿恭,字伯宗,出身东汉名将世家。他从小立志继承和发扬先辈尚武报国优良传统,因此文武兼修,成人后“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

汉武帝将匈奴逐出西域后,于今新疆轮台设置都护府,管理西域36个小国。西汉末年,北匈奴趁王莽篡权中原大乱之机,卷土重来重霸西域。西域小国不堪忍受匈奴的横征暴敛,多次请求东汉重返西域。但是此时,东汉初建,百废待兴,民生凋敝,无暇西顾。一些小国失望之余,索性有奶便是娘投靠匈奴,为虎作伥袭扰边关。东汉边陲狼烟四起,战云密布。

耿恭凭着敏锐的军事嗅觉,一直在搜集西域各类资料并详加研习,未雨绸缪为日后西域荡寇做好功课。

机会很快降临:公元74年,车师国叛汉降匈奴,此时,东汉经过数十年“光武中兴”,已经恢复元气,具备了远征西域的强盛国力。于是,汉明帝任命窦固为主帅、刘张等人为副帅,率大军平叛。刘张平素来耿恭的军事才能极为赏识,于是“请恭为司马(相当于今参谋长)。”耿恭欣然接受邀请,从此踏上征程。

十三将士归玉门历史「两千年前战争史诗十三将士归玉门始末」

耿恭与朝廷西征军从敦煌浩浩荡荡出关“出击车师”,一路摧枯拉朽追击匈奴至天山,又在会战中大败匈奴,乘胜西进,轻取车师前后两国,大破叛军。

汉廷顺势重设西域都护府,恢复戊己校尉制(驻车师屯田长官)。耿恭因表现出色,被任命为戊校尉,驻守车师后国金蒲城(今新疆吉木萨尔北),扼守天山至北匈奴的咽喉,与驻屯车师前国柳中城(今新疆吐鲁番地区鄯善县鲁克沁镇)的己校尉关宠互成犄角。

为了分化瓦解敌对势力和巩固后后防,耿恭就任后,便向附近的乌孙国伸出橄榄枝,遣使送信“示汉德威。”乌孙国上下“皆欢喜,遣使献名马”,并主动表示愿送王子为人质入侍汉廷。耿恭对乌孙的亲善态度,使周围那些犹豫观望的小国吃下定心丸,开始向汉廷靠拢。在汉廷西征军强大的军事震慑下,和平的阳光重新笼罩在西域上空。

十三将士归玉门历史「两千年前战争史诗十三将士归玉门始末」

(匈奴首领)

(三)保卫金蒲

数月后的春天,西征军奉诏回关。广袤的西域大地上,只剩下耿恭与关宠所率的各仅数百人马的驻屯军和只有数百守卫的西域都护府,像三块荒漠上的肥肉,令贼心不死的匈奴垂涎三尺。于是,两万如狼似虎的匈奴骑兵趁机反攻车师,车师面临灭顶之灾。

耿恭急派三百骑兵驰援车师,同时派范羌到敦煌领取准备过冬的寒衣。范羌这招闲棋,后来成为拯救大兵耿恭的关键人物。

驰援车师的三百骑兵,在半路上陷入匈奴骑兵重围,全体壮烈殉国。匈奴趁势攻下车师后国并杀死车师后王,将金蒲城包围得水泄不通。

耿恭临危不惧,率数百汉军与匈奴两万铁骑展开殊死搏斗。他深知匈奴人迷信天神,便命令将士们在箭头涂抹剧毒,令人喊话:“汉军有箭神相助,凡被汉军箭矢射中者必遭横死!”

十三将士归玉门历史「两千年前战争史诗十三将士归玉门始末」

匈奴心存疑虑,开始小心翼翼攻城。耿恭命令弓箭手“发强弩射之”,中箭的匈奴骑兵因为箭头上有毒,被射中部位顿时红肿溃烂,个个吓得面无人色,仓皇撤退。当天夜里,“天暴风雨”,耿恭趁匈奴惊魂未定,率部趁着暴雨,舍死忘生夜袭匈奴军营。两万匈奴骑兵猝不及防,被数百汉军杀得“震怖”,尸横遍野,高喊着“汉兵神,真可畏也!”狼狈逃窜。

耿恭深知,匈奴只是暂时溃逃,下面的战斗会更加残酷。为了长期坚守西域,耿恭决定,放弃不易坚守的金蒲城,向西转移,固守疏勒城(今奇台县)。疏勒城位于天山北麓,傍临深涧,水源充沛。地势险要,是扼守天山的南北通道。耿恭率部到达后,招募了当地数千民兵,积极修缮城防工事,千方百计囤积粮食物资。汉军众志成城,同仇敌忾,准备迎击匈奴进犯。

十三将士归玉门历史「两千年前战争史诗十三将士归玉门始末」(四)耿恭拜井

两个月后,匈奴前锋兵临城下。耿恭趁其立足未稳,率数千民兵迎头痛击,杀得“胡骑散走。”匈奴大军猛攻疏勒城,汉军据险死守,重创匈奴。匈奴改变战术,“遂于城下拥绝涧水。”

这招釜底抽薪的毒计得逞,疏勒城储备水源日渐告罄,盛夏的酷暑骄阳,又使守军焦渴难耐,军心开始动摇。耿恭凭借丰富的地理知识,断定城中必定有丰富的地下水,于是在不同地点掘井。将士们坚信耿恭的判断,夜以继日挥汗如雨苦干多日,却“穿井十五丈不得水”,陷入“笮马粪汁而饮之”的绝境。

耿恭镇静自若鼓励将士们:“大汉国运昌盛,自有神明相助!我等绝不会走上穷途末路!”他郑重地整理军服,“向井再拜,为吏士祷。”突然间,一口井“水泉奔出”,晶莹的水柱冲向蓝天,在阳光下幻化出五彩。汉军欢声雷动,疲惫被清冽的井水一洗而空。

城楼上的士兵喝足了水,故意相互泼水嬉戏,还将大桶井水往城下泼洒。匈奴见汉军起死回生,斗志昂扬,认定有神灵暗助汉军,于是灰溜溜撤军。疏勒城转危为安。

十三将士归玉门历史「两千年前战争史诗十三将士归玉门始末」(五)死守孤城

在疏勒城被围困的同时,西域都护府遭到投降匈奴的小国焉耆和龟兹的联手围攻,数百将士全军覆灭。关宠驻守的柳中城也陷入匈奴重重包围,危若累卵。车师前后两国再次反叛投降匈奴,并充当反攻疏勒城的急先锋。

天无绝人之路。疏勒城被再次围困期间,车师后国王后王夫人不时暗遣使者向耿恭通报军情,又多次冒着危险“给以粮饷”。原来,王夫人是“先世汉人”,血浓于水,不忍坐视同胞惨遭屠戮,所以冒死相救。可惜,王夫人的救助只是杯水车薪。她离开军营不久,耿恭又陷入“食尽穷困”的绝境。

为了生存,他们架火猛煮毁坏的铠甲和弓弩,抽出里面的皮革和兽筋充饥。他们与耿恭“推诚同死生”,给予匈奴极大杀伤。因战事惨烈。守城将士伤亡惨重,从当初的数千民兵和数百正规军锐减至仅“余数十人。”

匈奴敬佩耿恭的英勇与忠诚,“欲必降之”,派使者到城下喊话:“耿将军,您若率部归降,单于封您为白屋王,还给您找个好妻子!”

耿恭心生一计,诱请匈奴使者乘坐吊篮登城面谈条件。使者登上城楼后尚未开口,就被耿恭“手击杀之。”为鼓舞士气和震慑匈奴,耿恭把使者的尸体悬挂在城楼上烧成焦炭。单于恼羞成怒,“更益兵围恭。”在耿恭与幸存将士严防死守下,疏勒城始终固若金汤,无论匈奴如何攻击,都岿然“不能下。”

十三将士归玉门历史「两千年前战争史诗十三将士归玉门始末」(六)王师救援

匈奴大举反攻围城时,汉廷适逢明帝驾崩,故以国丧为由“救兵不至”,致使西域都护府被毁,耿恭与关宠遭围。汉章帝即位后,收到关宠求救信,“乃诏公卿会议”,讨论是否应出兵救援。大多数朝臣反对出兵,理由是:西域土地贫瘠,物产稀少,小国林立,不易管理,形同鸡肋,莫若放弃。耿恭关宠,生死有命。远方失火,近水难救。

司徒鲍昱针锋相对,力主即刻发兵救援。他的理由掷地有声:“朝廷在西域最困难时,派耿关镇守边城。边城此时危在旦夕,朝廷如果放弃边关将士,‘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日后匈奴再犯境为寇,陛下派谁征战?况且,耿关二将人马均已战至各剩数十人。这区区数十人,却能抗击匈奴十日以上围困,足证将士们是在竭尽绵薄之力报效国家!陛下,您难道忍心放弃这些以生命报效国家的汉家将士?”

汉章帝热泪盈眶,一锤定音:“出兵!”

朝廷采纳鲍昱建议,就近组建以敦煌和酒泉太守为主将的援西军,率“张掖、酒泉、敦煌三郡及鄯善(即楼兰,汉属西域小国)兵,合七千余人,”分头合击围困柳中城的匈奴。

援西军昼夜兼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降车师前国,大败匈奴,“斩首三千八百级,获生口三千余人,驼、驴、马、牛、羊三万七千头。”匈奴被打得军心涣散,狼狈逃出西域。车师前国见势不妙,又一次降汉。

十三将士归玉门历史「两千年前战争史诗十三将士归玉门始末」

柳中城统帅关宠早已百病缠身,欣闻汉军天降喜讯后,欣慰地闭目而逝。援西军将匈奴赶出西域后,估计镇守天山以北疏勒城的耿恭早已全军覆没,“便欲引兵还。”

关键时刻,范羌挺身而出。他随大军出塞后,始终坚信老上司耿恭依然在坚守孤城,多次请求队伍继续北进救援耿恭。援西军“诸将不敢前,乃分兵二千人与羌,从山北迎恭。”范羌率部冒着深达丈余的大雪,艰难赶往疏勒城。

疏勒城内,耿恭率25名幸存将士视死如归,准备城破时与敌军同归于尽。夜里,忽闻城外人喧马嘶,只听有人大喊:“耿将军,我是范羌,朝廷救兵到了!”城中将士打开城门,援军与守军“共相持涕泣。”黎明时分,他们一起踏上归途。

十三将士归玉门历史「两千年前战争史诗十三将士归玉门始末」

匈奴不甘失败,如同疯狗般追杀汉军。汉军在风雪中与敌军殊死搏斗,“且战且行。”疏勒城26名守军因饥寒交迫或负伤“随路死没”,回到玉门关时,“唯余十三人。”这就是著名的“十三壮士归玉门”。

护西域中郎将郑众为他们“洗沐易衣冠”后,上表高度总结赞美十三壮士的事迹:“耿恭以单兵固守孤城,当匈奴之冲,对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千百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恭之节义,古今未有!”

耿恭回京后,鲍昱表奏耿恭“节过苏武,宜蒙爵赏。”耿恭被拜为骑都尉,三名助手获高升,其余九名士兵全部补入御林军,获得应有的荣誉。

一年后,耿恭被任命为马防的副手,率三千人马讨伐西部羌族叛乱,连战连捷。后因得罪马防而遭弹劾,“坐征下狱,免官归本郡,卒于家。”

十三将士归玉门历史「两千年前战争史诗十三将士归玉门始末」(七)尾声

汉廷拯救大兵耿恭意义深远,它在昭示时人与后人:大汉子民虽然很多,但没有一个人可以放弃!大汉领土虽然很大,但没有一寸多余!大汉永远有决心和实力捍卫领土的完整和百姓的尊严!西汉陈汤那句至今令人回肠荡气的名言,不论是古代还是今天,都永远是中华民族对觊觎者和侵略者的严重警告:“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十三将士归玉门历史「两千年前战争史诗十三将士归玉门始末」

【作者简介】许云辉,男,1984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云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团高级讲师。曾出版专著两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文章五十余万字。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推荐:

柏杨先生为何说“美而慧的女子,如不能娶,则千万多看几眼”?

李自成的悲哀:三个明媒正娶的老婆有两个给他戴绿帽子?

耿姓的来源:疏勒城保卫战,回来的只有13人

本站声明:以上部分图文视频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