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完善体系彰显特色融合发展宜昌市打造阳光体育菁英少年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程纪实

阅读: 94次 发表于:2023-01-09 19:38

6月21日,宜昌籍羽毛球奥运冠军赵芸蕾上榜世界羽联2022年名人堂名单;去年,宜昌籍举重名将汪周雨在东京奥运会上为我国拿下第25金……

近10年,宜昌市共向省队、国家队共输送优秀运动113人,获得了67个世界冠军,38个亚洲冠军,161个全国冠军。

这是宜昌市实施“人才兴体”战略的最生动体现。

近年来,宜昌市持续打造“阳光体育 菁英少年”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品牌,逐步形成梯队衔接紧密、项目布局均衡、赛事活动普及、思想素质过硬、人才培养精良的新局面,为国家队输送了大批优秀体育人才。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宜昌历来重视对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这些小球员们较高的技术水平和比赛能力让人刮目相看,是宜昌体育后备人才建设的最好见证。”宜昌籍羽毛球世界冠军、国家羽毛球青年队教练魏轶力曾发出这样的感慨。

早在2012年,宜昌市就发布了《关于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实施意见》,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三五”“十四五”规划中又进行了强调。

宜昌市形成以市体校“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龙头,县市区少儿体校和菁英基地为骨干,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学校、俱乐部、社会培训机构为支撑的多渠道、宽口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市体校就是培养世界冠军的摇篮。”谈及母校,奥运冠军汪周雨的赞美溢于言表。

作为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市体校建校以来,先后向国家队、省队输送了魏轶力、赵芸蕾、周俊等200名优秀体育人才,有79人次在国际大赛上获得金牌。2004年至2021年连续5届有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共获得了3金2铜5枚奖牌。

除了市体校,全市还有3所省级“菁英基地”,9所省级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学校,13所国家级青少年俱乐部,3所省级青少年俱乐部,为宜昌市体育人才培育夯实了阵地和人才基础。

伍家岗区少儿体校羽毛球训练基地就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冠军、世界羽毛球女子团体锦标赛冠军李汶妹的启蒙地。她在这里接受了4年的专业训练后,进入省羽毛球队、国家青年队,走向了世界的舞台。

一县一品彰显特色

积极引导各县市区结合自身实际,量体裁衣开展特色项目业余训练。这是宜昌市创新特色体育发展,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生动实践。

长阳的举重、当阳枝江的田径、兴山的摔跤、宜都的射击、西陵的体操跳水……各种优势项目已经凸显。

2016年里约奥运会,长阳举重运动员田涛一举夺银。2003年至今,长阳体校培养出了鲁倩、覃兰芳、张剑等多名优秀举重运动员,展现了长阳土家儿女的风采。

在突出特色精品的基础上,宜昌市还多点铺开、多元推进,以抓基础大项为前提、抓优势项目为保障、抓联办项目为补充,送“体”上门,形成“一县一品”“一校一品”体育特色校园文化格局。

市体校为兴山少儿体校投入资金,提供相应后勤保障、设施设备等,让摔跤项目在兴山扎根。兴山少儿体校摔跤运动员多次代表宜昌市出征全国全省各类赛事,并摘金夺银。

秭归大力开展“快乐足球 阳光体育”校园足球活动,引导学校与县足球协会等机构合作,特聘校外足球教练到校开展培训,全面提高校园足球运动水平。

在此基础上,宜昌市还推进13个县市区的“一场两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建设,目前已有9个县市区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

宜昌市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城区30所学校体育设施全部对社会免费低收费开放,为各地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提供了高质量的场地保障。

体教赛训融合发展

进入新时代,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形势不断发展与变化。为培养、输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体育人才,宜昌市与教育等部门通力合作,大力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截至目前,全市已有专兼职教练员272人、社会体育指导员14000名。

“科学训练水平提高了,运动成绩自然水到渠成。”市体校副校长姚金玲说,文化课教学、德育教育也是促使运动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

坚持“体教融合”的办学理念,市体校充分发挥体校训练和教学功能,在抓好竞技项目常态训练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文化教育管理,让体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市体校配齐配足配优文化课教师,使学校文化课教师队伍得到进一步充实,为培养“文武双全”的优秀体育人才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宜昌市还以“全市青少年阳光体育比赛”为契机,激发社会体育组织活力,从实战出发锻炼队伍,促进青少年运动员健康快速成长。

“交流集训、大型体育赛事,是检验体育人才后备队伍建设成果的‘试金石’,也是促进体育后备人才全面发展的最好方式。”市文化和旅游局竞技科科长刘争进表示。

东方飞鱼游泳俱乐部负责人、市游泳协会副会长刘中贵说,俱乐部通过日常训练、集中轮训、外出参赛等,提升了队员的游泳技能,在市六运会(青少年类)游泳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近年来,宜昌市每年举办全市青少年足球、篮球、田径、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比赛10余场,赛事贯穿全年,年参加人数2000人以上;每年组织1000余人参加省级和全国性比赛,挖掘、输送了一批优秀人才。(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阮仲谋 杨婧 通讯员 赵宇)

本站声明:以上部分图文视频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