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泰国少年足球队员被救出山洞后是如何紧急护理的

阅读: 66次 发表于:2022-12-21 20:07

泰国足球队少年如何救出来的,泰国山洞救援

当地时间2018年8月22日,海军作战医院的军医还原救援过程。 (东方ic/图)

被困在山洞里的泰国少年足球队员在送往医院之前发生了怎样的身体变化?需要做怎样的紧急护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最近发表了一篇文章,对此做了简要介绍。这对类似的应急救援情况或许有所启示。

从2018年6月底开始的大约半个月时间内,泰国清莱一支少年足球队13名成员的命运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

12个十几岁的少年加上一名25岁的教练在山洞探险时,因大雨导致洞内水位上涨堵塞洞口,困在洞中10天后才被救援人员找到。随后在包括数千士兵、上百潜水员在内近1万人参与的救援下,耗时一周多,13个人被潜水员带着在阴暗曲折的洞中潜水近4公里后奇迹般地全部得救。过程惊险到多家好莱坞公司想把它拍成电影。

但是他们被救出洞口之后又经历了什么呢?被困黑暗洞中那么久,又长时间潜水,出了山洞还能好好的吗?2019年4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的一篇文章,简要地介绍了当时送往医院之前他们身体的变化以及所开展的紧急护理工作。这对类似的应急救援情况或许有所启示。

有人在送医路上体温低至34.8°C

在下水之前,潜水员已经为被救者注射了氯胺酮对他们进行了麻醉,主要怕他们清醒中会因为水下黑暗狭窄的环境而感到恐惧,影响救援,因此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基本没什么意识,只需要戴好氧气面罩,像物品一样被潜水员运送到洞外。

在地势较低的洞中潜水不比在阳光下的浅海中潜水,既看不清环境,也难以随时冒出水面休整,尽可能保障过程中不出意外是很重要的事情。

护理工作从出洞开始,2018年7月8日,第一批被救出来的4个孩子开始送往医院,全脸面罩很快被换成了供氧浓度更高的非再呼吸面罩,并戴上太阳镜,移除了湿衣服,加盖了用于保暖的毯子,并测量了体温。

在这一过程中,有孩子出现了34.8°C的低温,这使工作人员在后面的工作中有意识地将护理低体温症状作为一个重要内容。人体温过低会影响器官正常运转,一般来说,低于35°C就是一个危险信号。

经过对第一天转移救治经历的复盘,一个被称为“ABC H”的救援护理计划被提了出来,针对气道(airway)、呼吸(breathing)、循环(circulation)等方面问题,分别由麻醉医师、呼吸道疾病医生、儿科心脏病医生负责,低体温症(hypothermia)的问题专门由麻醉医师负责,严密监测体温,确保高于35°C。

为什么要让麻醉师负责体温?文章的作者,来自泰国医学会的劳斯韦萨(Maj. Chanrit Lawthaweesawat)等人介绍,麻醉剂氯胺酮也是一种血管收缩剂,可以降低寒颤,使体温下降幅度更小,有利于低体温风险较高的患者保持体温。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保暖措施被使用了,像毛毯、加热毯等,连输生理盐水都是加热的,每小时输150至200毫升,直到血液流动趋稳。

劳斯韦萨等人称这是山洞水下救援后,针对麻醉、低体温症患者的一次成功的院前护理。

强大救援力量搭配成功救治

虽然类似泰国山洞救援这样动用多个国家近万人的场面不多见,但足球队员们得救后遭遇的低温问题却有相通的场景。

比如掉入水中、寒冷天室外倒地、高海拔地区遭遇极端天气等等,都要面对体温变低的挑战。在救援时,除了确保心脏跳动、呼吸畅通外,体温的维持也很重要。如果条件允许,使患者处于温暖的环境中,移除湿衣服,覆盖毛毯、衣服等将是治疗前可以采取的重要措施。

当然,氯胺酮作为一种有缓解疼痛、镇静等效果的麻醉剂,属于管控药品,不属于一般人能够操作的范围,仅限于专业人士。但在其他等待救援的场景下,利用身边有限的材料对患者进行保暖还是有可能的。

时隔近一年,再看13名成员被救的经历,除了最新披露的院前护理细节外,在如此高难度的救援环境中取得成功,为医疗救治赢得机会,强大的救援力量是功不可没的。

就在泰国山洞救援之后的2018年12月,邻近的印度也发生了一起被水困在地下的事故,15名矿工在一个非法煤矿作业,附近河水涌入矿坑,数十名救援人员救了半个月也没有成功。

这个事情被人们拿去跟泰国的事情对比,发现不论救援人数、救援设备、受关注度都相差悬殊。相似的境遇,迥异的结果,令人唏嘘。

泰国清莱山洞救援以1名参与救援的前海豹突击队队员的牺牲、13名被困者全部得救的结果,完成了一个连救援者都没抱太大希望的营救,堪称典型。包括护理工作在内,还有更多的细节值得人们去研究。

南方周末记者 王江涛

本站声明:以上部分图文视频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