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许磊面对苦和累永远不言退

阅读: 61次 发表于:2022-12-17 09:59

榜样力量:许磊,1982年出生,共产党员,2001年入伍,相继获得连嘉奖、团嘉奖,被评为优秀士兵。2004年退伍后,长期从事社区服务工作,现任泗洪县大楼街道三里社区党支部书记。入职以来多次获得原青阳镇党委政府表彰,2015年被评为先进个人,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速新闻记者 沈 省 庄力玮 通讯员 李忠权 陈兆楠)许磊现在还保留着当兵时的一张照片:前面是青涩未褪的他,背后是崇山峻岭。

“参军的时候,上级告诉我是‘北京兵’。”这让从来没去过祖国“心脏”的许磊,很是激动。

他确实到北京了——汽车拉着许磊他们到天安门广场转了一圈,然后他们就坐上一列向北的火车。

过了六七个小时后,火车到站,部队来接人。在“大解放”车上,许磊偷偷拉起帆布帘子朝外看,“当时心都凉了,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山。”

后来许磊才知道,从他训练的营区开车跑半天,就可以到达内蒙古自治区。

山里很冷,即使是夏天,身下也得铺着褥子。冬天,雪一下就漫过了膝盖。封了山后,车辆就过不来了,许磊和战友早上吃腌胡萝卜、中午吃炒胡萝卜、晚上吃炖胡萝卜。“每天早上跑步的时候,我都是棉衣、棉裤全副武装,回来的时候,头上都是‘冰溜溜’!”

因为不适应当地环境,许磊刚到不久就发烧了,昏昏沉沉很难受。找到班长想请假,结果班长毫不在意地说,谁没发烧过?喝点开水就好了!

许磊把被子蒙在头上,悄悄哭了。在家的时候,啥时候受过这种罪啊,每次发烧生病,哪怕是小感冒,父母都在身边嘘寒问暖的。

蒙头睡了一觉,第二天一早,还得照常起来跑五公里。

“别说,还真好了!”跑步后,许磊惊奇地发现,烧退了!

“没想过不干了?”

“想过,但是不敢,面子不好看,而且后果是很严重的。”

既然没法退,那就只能进。

许磊每天认认真真参加训练,保质保量完成班长交代的任务。那时候,高中毕业后参军的兵不多,有些偏远地区的战友认识的字都不多。“我算是文化水平高的,多少有点底子,背起‘三大条令’来也快。”新兵训练结束,他就“冒尖”了,获得了连嘉奖。

2003年,许磊因为表现优秀,被选送到石家庄学习柴油机修理。但是,当背着背包的许磊报到时,却被单独关进了四楼活动室——此时,“非典”开始了。

“我一个人在活动室待了七八天,还学会了打乒乓球。每天实在无聊,就对着墙打乒乓球。”出来后,学校也不招收学员了,许磊又回到原部队,每天在营区做防护消毒。

2003年底,因为在抗击“非典”中表现积极主动,获得优秀士兵荣誉的许磊离开了军营。

“是部队锻炼了我的毅力,这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许磊说,退伍后,父亲夸他懂事了。

当然,他自己也是这么觉得的。

退伍后,许磊被安置在泗洪县城管部门。这个岗位,是很多人眼红的“金饭碗”。但是,干了一年多,许磊辞职了——理由是:不适合自己。

直到2006年6月13日,许磊才到泗洪县原青阳镇东大街居委会报到,成为该镇最年轻的团支部书记、民兵营营长、计生专干。

刚干不久,他就意识到这份工作不易干,甚至比当兵还难干。

当时,计划生育工作在考核中属于一票否决“项目”。每个季度的第一天,他就要开始通知居委会的妇检对象到指定地点做B超。这是得罪人的工作,很多妇检对象家人当面就给他脸色看,嘴里还骂骂咧咧的。

一个大老爷们天天和妇女打交道,算什么事儿啊!许磊又一次有了退意。恰好,附近一个新开发小区招销售经理,底薪一个月2300元,还有提成。这对许磊来说,诱惑很大。要知道,当时他的工资是每季度825元,而他妻子的月工资则是3000多元。

许磊悄悄去应聘了。三天后,招聘单位通知他上岗参加培训。

他和父亲说了。没想到,一直支持他的父亲不赞成:“干什么都要踏踏实实地干。干不好就走人,算什么!”

是啊,遇到困难就退,部队不是这么教的。参军入伍那天,部队领导就说了:作为军人,永不言退!

那就好好干。许磊知道,只要自己好好干,就一定能干好——部队早已告诉过他这个道理。

为了“一个都不能少”,每季度妇检时,许磊就和几位同事挨家挨户上门找人,然后用电瓶车把妇检对象送去检查,检查完再接回来。“我们一天能带一二十口子。”对在外务工的妇检对象,许磊主动带上妇检医生租车上门服务,不嫌路远,也不怕途中吃苦。

许磊在东大街居委会工作了7年,辖区内没有一个超生户。

2013年,许磊调任泗洪县原青阳镇(2018年撤销,分设青阳街道、重岗街道、大楼街道)三里社区党支部书记,成为当时镇里最年轻的社区党支部书记。

这个“书记”可不好干。县里对信访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考核,三里社区因为涉及拆迁,是县里有名的“信访大户”。

“我记得很清楚,2月28日报到,紧接着就是全国两会。”上任第一天,许磊拿着一份几页纸的信访名单,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手都直哆嗦”。

虽然心里没底,但是许磊知道,自己没有退路。

三里社区有个在县里“挂得上号”的信访户,是许磊的本家。每次上门,他都一口一个“姑奶奶”叫着,家里遇事帮她找律师打官司,帮她协调相关费用,连她找儿媳妇都帮“掌掌眼”。

“一年多时间,我们成功化解了信访问题!”许磊说。

还有个姓杨的老信访户,因车祸住院,没想到肇事者不闻不问。许磊主动到交警部门调看录像,请交警认定双方责任后,又反复做工作,最后顺利达成了赔偿协议。“从此,我们的话,他也能听进去了。”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许磊每天忙得脚不沾地。

要确保社区88户残疾户、90户低保户脱贫,逢年过节要上门慰问他们。当然,也不能忘了困难老党员、老革命、退伍军人。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很重要,要定期举办活动,关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小区环境卫生居民很关心,每周五要记得组织3个志愿服务队进社区宣传、打扫卫生。

每个党员活动日,118名党员得到场,好的政策方针要第一时间传达给他们。

小区和谐很重要,“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还要继续……

但是,现在的许磊从来不说累,也早已不言退。

本站声明:以上部分图文视频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