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面黄肌瘦噩梦频频驻美跑NBA的中国记者背后有多少辛酸

阅读: 74次 发表于:2022-12-15 09:24

前两天的专栏,写了和昔日同行追忆当年驻站报道姚明和火箭的点点滴滴,感慨万千之际,让我回想起了过往的很多事情,飞驰电掣,颇为感怀。

我第一次去美国是在2004年,当时跟随刘炜去萨克拉门托试训,对于美利坚的印象只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第一次报道姚明和火箭是在2004-05赛季,跟了常规赛最后一个多月,以及季后赛首轮3-4负于小牛的七场大战。我当时在美国不开车,去达拉斯还是乘坐飞机,而不是后来都是开车去,对于旅途中的衣食住行不便等辛苦,有所体验。第一次长期驻站还是在2006-07赛季,就是现在的休斯顿,当时我为体育专业报纸效力,对于驻外记者的辛酸苦辣,才算有全面而深入的体悟。

那个时候,还算是纸媒的黄金时期,记者和编辑的待遇在各行业中非常不错,可以排到社会的中上层,不像如今江河日下,难以为继。其时,体育专业报纸虽然有下滑趋势,但活得还不错。在体育专业报纸工作过的同行都清楚,在那里干活有多累,殚精竭虑,时刻绷紧了弦,在异国他乡驻站更是如此。通宵写稿是家常便饭,在主场,碰到第二天训练,眯一会睡三四个小时就起来去看训练。碰到客场,不眠不休,写完稿子收拾停当急匆匆去机场,也司空见惯。当时,体育专业报纸都是一周三期,最少的时候也是两期,每期写两三个版面甚至更多,一个晚上写万把字完完全全就是“低配”。

更甚得是,报纸交稿有最后期限,这意味着你在交稿前一两天就进入焦虑状态,无时无刻不在想着选题写稿,愈到倒计时就愈发焦虑,折磨你的神经,有时几欲抓狂。和编辑频频的交流,后者时时的催促,是工作常态。到最后交稿了,编辑首肯了,感觉就像升入了美妙的天堂,彻底解脱。但其实,这样的快乐持续不了多长时间,又开始新一轮焦虑的周而复始。

到今年,我从事媒体行业整整二十年,其中有十几年的时间,我经常做梦,最大的主题就是如何采访、起标题、写稿等等,次数非常频繁,无数次被未交稿、采访对象拒绝采访、开天窗等噩梦吓醒。即便在我告别纸媒之后,前几年这样的梦还是时常出现,可见惯性和无意识的力量有多么强大。后来,转到网络媒体,我觉得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通宵写稿,不再频频做梦,屡屡被噩梦惊醒。

这样的驻站工作状态只要持续三四个星期以上,身体上就能显露无疑。当时,只要去看看这帮苦逼的中国记者,就会发现大多面黄肌瘦,眼神无光,精疲力尽,毫无生气。休息不好,吃得不好,工作压力大,怎么可能容光焕发?我后来碰到很多采访姚明和火箭的记者同行,聊起这段非常岁月,大家共同的感受就是异常辛苦,苦中作乐,值得怀念。

还有一种焦虑来自于寻找网络,这种状态持续了许久。那个时候,上网基本都是有线,无线极少,很多酒店还要靠繁琐的拨号程序上网,断线、上不了网很普遍,电子邮件收不到,内容出现乱码,都不是小概率事件。有的时候,住处半夜出现断网,无异于一场灾难,因为发稿根本容不得商量,第二天版面出现天窗的责任谁也负不了。有一次,和当时还在网易担任副总编辑、以前曾去英国驻站的颜强聊天,颜总说在国外最让他焦虑的是寻找网络,方法无所不用。这一点,我特有同感,曾经凌晨时间四处开车,去蹭一些店铺无线网络发稿的情景,又难以抑制地浮现在我的脑海。

以前,提及驻外记者听上去很高大上,很光鲜,但其实很辛苦很单调,当然也很有锻炼价值,磨炼人的心性。这个赛季,我会带着写一些这方面的东西,驻外记者如何生活,如何工作,和大家一起交流。

本站声明:以上部分图文视频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