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乒乓魔王世系天魔大法已炼成邓霸气长胶逆袭世界第一

阅读: 56次 发表于:2022-12-14 21:12

开启魔王时代,神鬼皆靡

灵气复苏从乒乓开始,龙子龙孙被迫学会天魔大法,已经是半个魔道中人了,不愧是魔门的天才妖女,天魔大法神出鬼没,太强了。

不知不觉已经走过多少年代

数不清的日子 全都是空白

时间悄无声息已换了新的纪年

记忆里花儿依旧开的无比灿烂

可现实荆棘把我弄得遍体鳞伤

其实生活并没有什么可怕

我孤独成瘾

我坦白

给这个世界的爱

什么时代

是魔王的时代

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这是至高无上的铁血宇宙法则!

流水的魔王,铁打的福原爱

请你快走开

我不需要理睬

到底该是不该

我存在

魔王一样的中国乒乓军团!无敌,是一种怎样的寂寞?

说起乒乓球,许多国人热血沸腾,乒乓球被冠以“国球”是名副其实。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在乒乓球界就开始了霸主般的统治。期间我国培养出了许多被世界号称“大魔王”的顶尖乒乓球运动员,他们都是我们国人的骄傲。

邓亚萍,王楠,张怡宁,丁宁四位女魔王,

乒乓世界之中国大魔王邓亚萍:被世人称为“乒坛皇后”,身高只有1.55米,在当时的观点是乒乓球不适合矮个子选择,但她却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刻苦训练,最终成就了她的乒乓球大满贯。

邓亚萍的技术特点,是速度快,打法凶狠,由于个子矮,胳膊短在训练时就比别人吃了很多苦,主要靠正手位攻击得分,基本上没有弧圈球,反手是缺陷。

邓亚萍共获得18个世界冠军,而且在1992年和1996年连续两届奥运会上获得女子单,双打两枚金牌,是中国第一位夺得四枚奥运金牌的人。前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多次给她颁奖。

王楠的技术特点,是左手横握球拍,弧圈球结合快攻打法,心理素质好,情绪稳定,善于调节击球的节奏,前三板突出,给对手致命一击。

王楠共获得24个世界冠军,其中含2000年悉尼奥运会单打冠军,双打冠军,2004雅典奥运会女双冠军,2008年女团冠军,2007年世界乒乓球总冠军赛冠军(大王者杯)。

张怡宁,这个“大魔王”称号实在是太太太响亮了。在比赛中与她对阵实在是让人有种无力感。

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2008年对战日本名将福原爱了,福原爱就是在那次比赛中被“打哭”了。

张怡宁为什么叫大魔王?

张怡宁从2003年开始持续称霸世界乒坛83个月,合计6年零11个月,世界排名维持在世界第一,无人撼动。

张怡宁在国际乒坛出道将近一年之后才有世界排名,因为世界排名要有胜有负,才会有排名,但张怡宁只胜不负,所以没有排名。

在女子乒乓球界,外号"大魔王"的张怡宁是公认的独一档的存在。这位女"独孤求败",如那首歌唱的:"无敌是多么的空虚,无敌是多么的寂寞",

为什么张怡宁叫大魔王?就是因为她无比强大!女乒唯一的双满贯,大满贯三大赛(奥运会、世乒赛、世界杯)外战单打全胜纪录,世界大赛单打8冠位列第一,29个单打冠军,19个世界冠军,更是长达83个月世界第一无人撼动!退役时仅仅28岁,结婚前半年顺便拿了世乒赛和全运会单打冠军当贺礼。

据说她的退役是再也找不到对手,再也感受不到激情的缘故。很多人都相信张怡宁如果坚持打下去,个人成将将达到全世界震撼的境界,也许永远都不会有人打破她的记录。

张怡宁当打之年,何曾这样?对内对外少见对手,对外几乎横扫,内战也是碾压。

有人说邓亚萍浑身充满了霸气像炎热的夏天,张怡宁一脸的严肃冷如严冬,王楠则是面带微笑犹如春天。

觉得论在乒乓球上的贡献意义邓亚萍>王楠>张怡宁,

论实力当然是邓亚萍,张怡宁>王楠,因为二人一个连续获得奥运冠军,一个连续获得女单冠军,而且邓亚萍和张怡宁还连续获得过全运会女单冠军,(全运会很难拿的国内高手太多了),

论成就当然是王楠了,金牌得到的最多。

一、冠军血统,乒乓球魔王军团独孤求败

乒乓球被誉为“中国的国球”,是中国人自豪、自信、夺金很多的体育项目。从1959年容国团获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到2007年,中国的乒乓球运动员一共获得152.5枚世界金牌。近年来,更是战绩显赫,几乎囊括了国际乒乓球大赛的所有奖牌。

25届容国团夺取首金之后,中国队迅猛崛起,在乒乓球世锦赛形成了“中日争霸”的格局。

1959年,第25届世乒赛在当时的西德多特蒙德举行。中国选手容国团连克强敌,收获男子单打冠军。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并且这也是中国体育项目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也成为中国乒乓球和中国体育腾飞的起点,对于体育届来说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随后中国也因此举办了第一次乒乓球锦标赛。

原本,日本一个人对抗欧美国家,虽然占据优势,却也时不时这里漏点,那里漏点,整体说基本拿下金牌的半数。如今加上一个同样强劲甚至更有潜力的中国,你争我夺,很快形成了横扫的局面。

亚洲雄风震天吼开始了。接下来几届,每届的7块金牌,绝大部分都被中日两国瓜分。而欧洲国家只能捡漏。

随着竞技成绩的提高,中国乒乓球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步提升。1961年,国际乒联将第26届世乒赛的举办权交给了中国,这也是中国第一次举办锦标赛,而这第26届世乒赛也是中国第一次办的最大型的世界级比赛,中国当时还为此造了北京工人体育馆。

那一次,中国男队击败了称霸乒坛许久的日本队,首次夺得世乒赛团体冠军。而庄则栋和邱钟惠还分别获得了男、女单打冠军。邱钟惠成为新中国首位女子世界冠军,她帮助中国队实现了女子项目上冠军零的突破。

26届(1961年北京),中国队拿下男团、男单、女单三块金牌,日本获得女团、男双、混双金牌。两家平分秋色。罗马尼亚队获得女双金牌。这也是欧美国家的唯一一块。如果没有亚洲的崛起,罗马尼亚原本应该是欧美球队的第三任大魔王团。

27届(1963年布拉格),中国队获得男团、男单、男双三块金牌,男单再次包揽四强。日本获得女团、女单、女双、混双4块金牌。双方呈现有趣的“男女分明”。欧美球队第二次被全部逐出金牌圈。

28届(1965年卢布尔雅那),中国队获得男团、女团、男单、男双、女双五块金牌,成为当之无愧的霸主。这也是历史上第三个单届拿下5金的国家。日本获得女单、混双两块金牌。欧美球队第三次一金未得。

(1965年中国队夺取五金载誉归来)

29届(1967年斯德哥尔摩),陷入文革的中国队未能参加比赛。日本则拿下男团、女团、男单、女单、女双、混双6块金牌。男双金牌被瑞典获得。没了中国的竞争,日本队迅速夺取霸权,而欧洲球队也找到了捡漏的机会。

30届(1969年慕尼黑),中国依然没有来。日本获得男团、男单、女单、混双4块金牌。此外苏联获得女团和女双。这也是苏联这个世界体育界的巨无霸首次获得乒乓球金牌。瑞典再次获得男双金牌。

看上去,日本在走下坡路啊。欧洲人是不是要逆推了?

做梦。

31届世锦赛,于1971年日本名古屋举行。这一次,中国队在周总理支持下再度参赛,立刻在林慧卿率领下,拿下男团、女单、女双、混双4块金牌。而主场作战的日本,仅获得女团1金。另外匈牙利获得男双,瑞典获得男单。

可以看出,中国来了就是中国最强,中国不来就是日本最强,共同撑起亚洲乒乓球的天空。

值得一提的是,借着这次大赛,中国球员庄则栋与“走错车”的美国球员科恩交上朋友,中国和美国开始了“乒乓外交”。

32届世锦赛(1973年萨拉热窝),亚洲队整体成绩有所下降。中国队拿下男单、女单、混双3块金牌,日本仅与罗马尼亚合作拿下女双金牌,再加上韩国的女团金牌,亚洲一共获得4.5块金牌,相对欧美依然占据上风。而欧美一方,除了罗马尼亚的半块金牌,瑞典获得了男团和男双2块金牌,顽强支撑着白种人的阵营。

33届(1975年加尔各答),中国队尽管处于文革后期的激荡,还是拿下了男团、女团两块金牌。加上朝鲜的女单和日本的0.5块女双(还是与罗马尼亚合作),亚洲一共拿下3.5块金牌。而欧洲除了罗马尼塔的0.5块之外,匈牙利拿下男单和男双,苏联拿下混双。这一次,亚欧两家战成绝对平手,老老老大魔王匈牙利又开始恢复一点青春了……

从26届到33届,这8届基本上是中日争霸的格局。56块金牌里面,中国一共拿下20块金牌,日本则拿下21块。数字上日本略微领先,但考虑到中国有2届并没有参加,含金量更大。

当然,即便如此,中国队这一阶段的夺金率还是远远比不上第一阶段的匈牙利,甚至也略逊于第三阶段的日本,其主要原因是文革的干扰。

其他国家的夺金情况就简单多了。瑞典获得5块金牌,在欧美国家中排行第一。苏联获得3块,匈牙利获得3块,罗马尼亚获得2块,韩国1块,朝鲜1块。

亚洲国家总共拿下了56块金牌里面的43块,比欧洲国家优势明显。当然,在32、33届,双方有那么一点平分秋色的味道。

这一阶段,明星球员们拿的金牌数比起前三个阶段有明显下降。原因很简单。首先是由于亚洲双雄中国和日本都是惯于集体作战,有点多点并发的味道。

更重要的是,现在比赛间隔时间比过去长,运动员更新换代更快。假设一个运动员黄金时间是10年,过去世锦赛一年一届,他能够参加10届,现在两年一届,他只能参加5届,比赛次数少了一半,拿牌的期望值自然就减半。所以“明星金牌数”进一步降低。

中国男乒最出色的庄则栋,他获得了3届男单、3届男团和1届男双冠军,也不过是6块金牌。

瑞典的约翰森获得了3届男双,在欧美球员中算是相当了不起了。

然而,欧美的反弹到此为止。因为接下来,中国的文革停止了。

终极大魔王真正被放出笼来……

进入新世纪,翻过瑞典这座山后,中国终于开放了全弹发射模式。又赢了!乒乓球列入奥运以来产生37枚金牌,中国夺走32枚

奥运会乒乓球赛场上的“多金王”全部来自中国。其中,邓亚萍、张怡宁和马龙各夺得了4枚金牌,并列排名第一。王楠、马琳、张继科和丁宁各自收获3金,紧随其后。

辉煌历史:5届奥运会包揽所有金牌,3人独揽4金,邓亚萍在1992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分别获得女单和女双2块金牌,并在四年后的亚特兰大成功卫冕,成为中国乒乓球历史上的首位奥运会“四金王”。张怡宁则是在2004雅典奥运会上成功问鼎女单和女双两枚金牌,在四年后的北京奥运会上与王楠、郭跃一起拿下奥运会历史上的首个女子团体冠军,更成功蝉联女单冠军。马龙则是在2016里约奥运会和2020东京奥运会上分别夺得男单、男子团体两项冠军。中国乒乓球队在东京未能包揽五个项目的所有冠军,但仍然凭借着4金3银的成绩,傲视各个代表团。在中国,乒乓球作为国球,是名副其实的“东方不败”,虽然也曾经历挫折,但每一次都能风云再起,再次称雄。商业化的潮流也许能够将乒乓球身边的观众暂时带走,却无法克隆它的品性——乒乓球的内在气质无法被其他运动所克隆。只要说起运动,其他的项目都要向乒乓球低头,这小小的圆球里,是大大的世界!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国际乒联改规则没啥用,咱们自己养狼也没啥用。还是继续努力吧……

其实,50年前的世界乒乓球,比现在更精彩……

二、邓亚萍,霸气长胶技术逆袭世界第一

邓亚萍在其运动生涯中,曾经获得过18个世界冠军,连续2届4次奥运会冠军。她的反手长胶在技术上的运用有其独到之处,存在很大的创新和突破。

揭秘“怪胶手”都用什么胶皮?“死亡金属”长胶单胶皮。邓亚萍的长胶单项技术主要在反手位的长胶上。(其胶皮配置是友谊755,或者是红双喜C7,海绵厚度是1毫米或0.6毫米!)

谁能想到“魔鬼”邓亚萍在进入国家队之前,多次被省队拒绝?

原因是身高太矮了!

邓亚萍被拒绝后做了什么?最终,她受到了国家队的青睐,成为了世界乒坛第一姐,并连续八年保持世界第一?

邓亚萍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从小就开始练习乒乓球。她的父亲曾经是一名乒乓球运动员。在父亲的指导下,邓亚萍在五岁时接受了专业的乒乓球训练,尽管身高对她来说仍然是一大劣势,平日里刻苦训练,逐渐成为同龄人中乒乓球最好的选手。

省队怠慢她加入了城市队,开始参加比赛。9岁时,邓亚萍在全国业余体校赛区比赛中获得乒乓球女单冠军。之后在很多比赛中,连省队的很多球员都打不过她,省队的教练们终于开始了解她的实力。

后来邓亚萍被借调到省队,在全国乒乓球协会杯上获得团体冠军,在全国锦标赛上获得团体和个人冠军,获得全国冠军时只有13岁。

“就因为她矮,她眼里的球总是高高的。”

随着技术的发展,邓亚萍开始瞄准国家队。但是,不管邓亚萍怎么努力,国家队五位教练中有四位都反对我进入国家队,对邓亚萍的身高还是有芥蒂。在以后的采访中,当邓亚萍提到那些年的时候,他还是心有余悸:

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伯乐张谢琳,那个千方百计把邓亚萍叫进国家队的人,也开启了“魔鬼”时代。

在张教练的指导下,邓亚萍的技术堪称完美。邓亚萍的弧圈球结合快攻打法,反手快,打法猛,进攻意识强,落点变化多!最难得的是,邓亚萍在经历了多次比赛后,心态一直保持平静。他是“竞赛选手”,是女子乒乓球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邓亚萍的长胶击球技术能拨,能攻,能拱,能切。当她把这些技术结合到一起的时候,球威大增。她切和攻的结合,长短球和快慢节奏的变化,常常能够为她的进攻提供许多机会。

从长胶世界冠军邓亚萍的打法领略魅力,在长胶界普遍存在着一个非常错误的观点,就是长胶不能进攻,只能防守;长胶动作难看,不能美观;长胶没有基本功,反胶才有基本功等,其实没有认怂的技术,只有认怂的人,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心理阴影和偏见。

她在反手长胶快拨和攻球时出手快、线路变化多,击球时她敢于用长胶加力,击球的时间一般在来球的上升期,击球的速度不低于反胶胶皮的击球,球过去后却比反胶怪,下沉、发飘。

对上旋来球采取正反手的快带还击,长胶的快带快拨因回球速度快,并带有下沉和发飘,对对方的威胁比挡要大,而且可以随时变借力为主动发力,攻防转换快,是有效的得分手段,在比赛中最好能有意识地应用。

邓亚萍是一面反胶一面长胶,由于她的长胶能够进攻,因此她不是防守型的打法,而是两面攻打法的代表人物。例如,她在正手发极长球后,用反手长胶抢攻;她还善于在正手攻后结合反手攻,她还能以正反手两面攻,连续袭击对方中部和右方空档或在对搓中结合反手弹击。

遇弧圈球时,一般的长胶选手都是利用“削”回击,而邓亚萍却可以用快拨切己回击,利用长胶打快攻。比如,正手打起后立即反手连续打快拨,对方回出高球后,再用反手长胶攻得分。

邓亚萍的长胶拨球;邓亚萍拨球时一般都是在来球的最高点或上升期,击球时敢于发力,因此,击出的球速度快、线路变化多端,球过去后比反胶快、下沉、发漂,常常令对手难以应对。

当你看到,球飘飘地落在对方的台子上时,不要怀疑自己的眼睛,您的长胶拨打,就算是成功。

邓亚萍的反手拨打经常是用来对付弧圈球,由于她敢于加力拨打,因此克服了反手长胶速度慢的弱点,在对手拉弧圈球时只能被动地挡、磕的缺点。长胶拨球成为了邓亚萍的主要得分手段。

邓亚萍的长胶侧挤,侧切;这两项技术是邓亚萍手中的绝活儿,也是她改变落点、改变节奏的非常有效的技术手段,对于上旋来球她用侧挤;对于下旋来球她用侧切。从而大大打乱对方进攻的步骤和战术。

总结邓亚萍的经常使用的长胶技术,大约有五、六个。化繁为简,在长胶二十多种单项技术中,精选几种非常适合自己的几项技术,练会练精,力求做到在实战中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就非常不错了

从长胶世界冠军邓亚萍的打法,是不是没有基本功就不能学习邓亚萍的打法?

邓亚萍是夺取世界乒乓球冠军次数较多的一位女选手,她克服了身体条件上,身高不足150cm的不利条件,依靠世界乒坛第一正手快攻和反手怪异十足的长胶攻球在国际乒坛立足十年之久,她以精湛的球艺和罕见的速度一次又一次将对手打得颠三倒四,从而被老外惊呼:中国杀出了一个“乒乓小魔女”。

“小个子”爆发了,成为了世界第一。

在第40届世乒赛上,邓亚萍成为郭萍历史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而且,邓亚萍可谓无敌,高胜率让她成为了女乒的“头号人物”。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邓亚萍几乎在各大比赛中获得了各种冠军,乒乓球的邓亚萍时代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开始了。邓亚萍的成功也归功于她的努力:

“我赢得了很多世界冠军的头衔,但我仍然是球队中最努力的球员。我总是最后一个完成训练的。当我去餐厅时,厨师们看到我会非常高兴,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可以下班了。”

有人说邓亚萍不走运,因为上天给了她155的身高,不适合打乒乓球。不过,邓亚萍也是幸运的。她出生在一个乒乓球世家,从小就接受父亲的指导,她的努力最终得到了伯乐张的赏识。

其实最重要的是邓亚萍永远不会服输。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艰苦训练,每位冠军都抓住了难得的机会,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为祖国赢得了无数荣誉!

三、王楠,反手横拍弧圈快攻的女单王者

王楠,奥运会、世乒赛、世界杯全满贯第一人,24次获得世界冠军的纪录至今无人打破。她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一金一银的优异成绩之后退役,曾在团中央工作——

24个冠军,王楠是中国夺得世界冠军最多的乒乓球选手,但她说,自己是“笨鸟先飞”;她是小队员眼里不敢接近的“大姐大”,但她说,其实自己也有喜怒哀乐;她是队友眼里的“铁人”,但她说,转身后也有动情落泪的一面。

小球大乾坤,我是个喜欢较劲的人。

78年出生的王楠是一个大大方方的东北女孩,由于受到父母的影响,小王楠7岁便开始接触练习乒乓球,极具天赋的她很快就与同龄的小伙伴拉开了差距,一路向前,几年后就进入到了国家队,当时的她也才只有15岁。

进入国家队后的王楠并没有丝毫松懈,反而开始更加努力地训练,期待自己能早日为祖国争光,之后她凭借着出众的个人实力得到了教练的认可。

王楠最厉害的是连续3次获得世锦赛女单冠军 (1999年英国曼彻斯特 2001年日本大阪 2003年法国巴黎 ),那个时候世锦赛有女双和混双,她还是世锦赛女双五连冠获得者,说明王楠女单和女双都是顶级的。

有人说我不懂球,我就得了24个世界冠军,懂什么呢?

王楠最大的品质高洁在于她曾经患过甲状腺癌,可是她做手术后依然回归赛场,依旧无敌天下!是抗癌的英雄,这一点没有任何一个运动员可以比拟!

王楠乒乓技术集大成者。

王楠是继邓亚萍之后的女单王者!也成为了张怡宁的引路人。王楠的两面反胶进攻性打法,攻守兼备,只是后来年龄增大的缘故偏重于前三板,弱化了相持技术。王楠正反手技术兼备。王楠的技术中包含了传统的以击打为主的快攻技术和以旋转为主的弧圈球技术,两者结合形成节奏多变的打法。王楠和不同的对手战术迥然不同,和同一个对手战术也不同。从王楠和张怡宁世界大赛的决赛的较量中就可以看出。第一次世乒赛,当时的老张领先两局,从第三局开始王楠站位退了下来,由之前的反手近台反撕,反带变成了反手加转,和正手位的吊冲,变慢了比赛的节奏,连取三局大比分击败张怡宁。

隔了一届之后的巴黎世乒赛女单决赛,又是老张老王对决。此时的张怡宁已经能够多次战胜王楠,而且排名世界第一。王楠连胜三局,张怡宁连扳三局。决胜局王楠一改前六局中正反手均衡的打法,以正手突袭张怡宁的正手为主。站位稍远,台内拼命摆短,退台正反手相持接正手和反手突袭张怡宁的正手位再一次给张怡宁上了一课。

王楠最失败的打法就是奥运会决赛对阵张怡宁,王楠采取了有史以来最凶猛的全攻型打法,一方面使得自己后力不继,更重要的是使自己失去了防守的能力。

08奥运王楠打张怡宁,她采取史无前例的搏杀打法其实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这种搏杀打法固然容易让张怡宁措手不及,但郭跃的进攻尚不能完全洞穿张怡宁铜墙铁壁的防守,何况她?她似乎忽视了自己优胜于张怡宁的地方,例如前三板、台内控制能力、节奏变化等,实际上,这些才是她以往战胜张怡宁的本钱。如果说王楠开局采取搏杀打法是对的,如果能够打开局面并且造成张怡宁的紧张那当然是相当理想的,事实上也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问题是王楠对后面的变化想的还不是很周到,尤其是在张怡宁缓过神来之后,她仍然继续猛抽猛打,反而造成自己攻防转换漏洞频出,体力下降过快,无谓失误也明显增多。如果这个时候她能够自我调节一下,在体能开始下降之前就变化一下,打一下控制球,或者故意放慢节奏,说不定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

乒乓球这小东西就是怪,张怡宁的正反手拉冲——也许是弧线也许是角度也许是旋转也许是节奏也许是其它……——反正让王楠同志极不适应,她只有挨打的份儿,想等对手失误或者伺机防守反击得分的机会很少。在这种情况下:不全攻的话,恐怕结局会更不理想。

王楠经常能打出一些不可思议的好球。王楠的技术的确是比较全面,但并非最高级:假设郭跃练的是最狠毒《九阴真经》,可惜只练到6成;而王楠练的只是《玉女心经》,但是却练到顶端九成了,炉火纯青。

王楠,真正的王者

左手横握球拍,弧圈球结合快攻打法。她的心理素质好,情绪稳定,处理球恰到好处,善于调节击球的节奏。前三板突出,给对手致命一击,抢拉弧圈球旋转强,落点好,善于掌控比赛的节奏,快攻有章法。所使用的球拍底板是红双喜狂飙王(H-WN柄),原先海绵胶皮正反两面是天津729型,釜山亚运会后,正手狂飚二,反手狂飙三。

喜欢看王楠的球,严密的时候简直无可挑剔,稳可以比谁都稳,凶时又比谁都凶,要转则比谁都转,球路刁钻,防不胜防,动作流畅自然,拉球姿势极其优美,正反手转换根本没有其他球员通常会有的凝滞,尤其关键时刻那一板发球后的侧身冲极少失误——一句话,王楠是多年难得一见的乒乓球运动员 。

我有我的倔强

“我是个喜欢较劲的人。”王楠有她自己的倔强,这还得从她的第一次世乒赛之旅说起。“凭实力证明自己”的想法,注定了王楠这一生的乒乓生涯,会是一个传奇。

1997年第44届世乒赛,王楠初出茅庐。在上报名单时,她颇具争议。她自己也坦言是队里的5号选手。女团半决赛中,王楠和德国队的沙尔打得非常紧张,最后的决赛,她没有获得出场机会。

尽管不比赛,但她还是要到现场观看,因为到得晚了,安保不让她进场,王楠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又上来了。“这次我上不去,下次我一定要凭自己的本事上去!”

凭着一股气,她在之后的女单比赛中过关斩将,站上了同“乒乓女皇”邓亚萍对话的决赛赛场。第一局,她给了邓亚萍一个下马威,不过毕竟还不具备跟邓亚萍抗衡的综合实力,“挣扎了几下我就下来了。”王楠笑言。后来,妈妈问她:“你和邓亚萍打,不紧张吗?”王楠说:“其实每场球都紧张,当站上决赛赛场时,第一反应是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对手那么强大,我又兴奋又胆怯,总之很复杂。”

赛后,邓亚萍告诉女队主教练陆元盛,如果王楠好好打,将在今后几年大有作为。

陆元盛这样说王楠:“在这里,对她好没有用,她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和成绩,她才有发言权。”“结果没过两年,陆指导再看到我爸,就主动跟我爸说:‘哎呀王老师,你来啦……’当时的我,特别有成就感。”

我有我的风格

王楠的技术特点,的确不像欧洲选手那样力量大、速度快,难怪徐寅生曾说她打球像“削面条”。但王楠自有风格,她靠旋转,找准时机和空间,打一个时间差,她需要一块自己能驾驭的球拍。

王楠笑言:“当时国乒队内,我算是红双喜的代言人了。”王楠记得自己是唯一一个从底板到套胶,从正手到反手,全套都用红双喜的。

我练就了强悍

“有时候能哭出来不是最痛苦的,哭不出来才是最痛苦的。”王楠自嘲,“大家都说我像男人,我自己都觉得像,因为那些经历,练就了我强悍的内心和思维方式。”

2004年雅典奥运会,在女单四分之一决赛中,王楠与李佳薇再次狭路相逢,这次,李佳薇赢了,这让王楠蝉联奥运会女单冠军的梦想破灭了。在众人面前,王楠没有哭,她压抑着自己的情绪,“第一,不能哭,至少不能让她们看到我哭;第二,我不能影响张怡宁的情绪,她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不想因为我的失利给她带来压抑的气氛”。但其实,背转身后,她内心的苦楚,谁又能知道。第二天的双打决赛中,王楠如愿和张怡宁夺冠。

“百年一遇在家门口举办的奥运会,错过的话多可惜啊……”每一个字,都在王楠的心中激荡,北京奥运会,的确是她的梦想。

王楠很清楚,前方的路途有多难。“因为年纪在那里了,体力什么的都跟不上人家了,更何况,决定退役后再启动,难上加难。”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王楠重新上路。

“你必须正视现实,老运动员总有一天会被新运动员取代,这是规律。”

最后一局时,王楠已经知道自己扳不回来了,一直在跟张怡宁磨,在场上一分一分去咬,哪怕多留一分钟,多打一个球也好,她享受着最后的赛场。

回顾23年的乒乓生涯,王楠如此感叹:“我是幸运的,在最初同我一批的队员里,我不是最优秀的那一个。一队20人,我的职业生涯,经历了国乒的三四代,最终,我站上了巅峰。”

四、张怡宁,有盾还要有矛,反拉弧圈的乒乓女皇

球场上的张怡宁无论输赢,始终是一副冷静面孔,所以她又有个外号叫"冷面杀手"。她各项能力非常均衡,尤其是超强的防守能力总能克制住对手。实力均衡、防守稳健的打法和超强的心理抗压能力使张怡宁多年傲视女子乒坛,成为世界乒坛的传奇。

前乒乓球世界冠军张怡宁被外界冠以大魔王的称号,

“你不在江湖,但江湖始终流传你的传说。”带你回顾张怡宁当时的逆天时刻;体会下张怡宁当年到底有多厉害!

第一,张怡宁气质如太极宗师。

张怡宁打球时稳如泰山,无论对手攻势如何汹涌,她自岿然不动,轻易的就可以用“借力弹拨”和“突然抽击”化解险情。张怡宁的比赛看起来似乎很“闷”,缺少激情,实际上球路千变万化,总可以以柔克刚,以静制动,深得太极宗师“动静开合,刚柔快慢,上下左右,顺逆缠绕,忽隐忽现,虚虚实实”的要旨。

第二,张怡宁防守坚若城墙。

乒乓球世界冠军刘伟曾经用“城墙”一词来形容张怡宁防守能力之稳固,各国高手张牙舞爪重扣几拍下去,张怡宁却安然无恙,这种防守天赋最能消磨对手信心,几次必然得分的球把握不住,对手便心浮气躁,无心恋战。毫无疑问,张怡宁的防守能力世界最强。

张怡宁的打法是属于既有锋利的矛,也有坚固的盾类型的。球风硬朗,打法凶狠,右手横握球拍,两面反胶,弧圈结合快攻打法。就是说,张怡宁的防守非常稳固,不轻易丢球,同时进攻也具有威胁。防守稳固是张怡宁的最重要的特点,从很多比赛中我们都可以看出,有的时候都是直接靠防守得分的。

第三,张怡宁相持能力无懈可击。

尽管中国队球员前三板技术都很纯熟,但张怡宁在这方面稍逊于郭跃和王楠。张怡宁真正的资本是相持能力极强,一旦比赛转入多拍相持阶段,她的胜算就开始变大。值得一提的是,张怡宁的相持,不是靠蛮力取胜,而是线路、节奏、落点和旋转变化多端。

步法移动的速度以及身体平衡的能力的优劣是衡量运动员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世界冠军张怡宁在平日的训练中通常采用两种训练文方式来练习步法:“全台走动”和“侧身位2/3台不定点正手攻”。

第四,张怡宁衔接流畅自如。

乒乓球运动极其强调拍与拍的衔接速度,只有这样才能一浪接一浪的压迫对手,张怡宁正反手能力均衡再加上身高臂长,故而总能舒展有力的完成动作,不用做任何不必要的调整。张怡宁的爆发力很一般,但动作衔接紧密,这就主要得益于其深厚的内功。

张怡宁的发球、接发球、旋转、力量都一般,真正算起来,单项技术都不是最好,只是防守好,当对阵顶级选手的时候,她这样的特点就没有太大的优势。加强单项技术的质量,加强每个技术环节之间的衔接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

张怡宁现在的个别技术已经有所提高,例如拉球,她拉球的绝对旋转可能不如对方,但是她的拉球在旋转上有一定的迷惑作用,比如她拉球的旋转是100转,但是拉球的动作给别人的感觉只有80转,这样,对方就会判断失误。她现在打削球,看似力量不行,但是可以很轻易地拉出不同旋转的球,这就是技术比较细腻,加上她衔接又好,这种优势是一般人不具备的。

第五,张怡宁旋转神出鬼没。

张怡宁的球在旋转方面总会让人摸不到头脑,每当她一触球,对手大脑里就会浮现“十万个为什么”:这个球转还是不转?是上旋还是下旋?是侧旋还是拐弯?张怡宁的旋转隐蔽性强,花样又多,如果不是很熟悉球路,对手可能输都不知道怎么输的。

张怡宁是个非常执着的人,对技术十分痴迷,她每天都要加班加点地训练,所有的技术都要练习一遍才觉得放心。她在技术上已经到达一个很高的境界,很多技术都非常先进,可现在她最需要琢磨的反而是最基础的击球原理。练球是一个“轮回”的过程,开始练球是从易到难,现在则是从难到易。比如打球的发力方向等等,虽然是简单的技术,但是在她这种技术层次上,如果击球能够更加合理,那么就可以更好地发挥特长。在乒乓球的几大要素中,对旋转的把握比较难;过去她都是靠强化训练,在实践中找感觉,现在则更多地了解击球原理,以她的悟性,很容易就能找到击球的感觉。在去年年底总决赛和世界杯的比赛中,她发挥的就非常好,无论对手多强,她都能找到对手的弱点,掌控场上的局面。

第六,张怡宁假动作逼真。

张怡宁的球路欺骗性极强,你看着她要打反手,她一拐腕子挑你正手;你看着她要偷袭你正手,她撇一板打你反手。声东击西,真真假假的球路让对手很难判断。反过来,张怡宁判断对手线路的能力却很惊人,施之皓指导就曾经表扬张怡宁看对手的来球看的最准。

第七,张怡宁节奏感极强。

虽说张怡宁是右手横握球拍,两面反胶,弧圈结合快攻打法,但并不一味求快,她和王楠在节奏变化方面的特长在国际乒坛是出了名的。张怡宁慢慢悠悠突然就会加力抽一板,而在狂攻一阵后,也有可能放个柔和的球。张怡宁这种节奏上的变化会让对手觉得别扭,老是对不上点。

很多运动员在练习中都是一味追求速度,球越打越快,但是让她们放慢速度却很难,她们没有那种慢的感觉,一旦慢下来,根本无法找到合理的击球点。而张怡宁的训练恰好相反,她一直都很慢,现在让她快起来然后再慢下来,她两种感觉都有,所以她在节奏转换的能力要比一般人强。整体能力的提高,使她在队内的比赛成绩也越来越好。

第八,张怡宁心理承受能力惊人。

2008年广州世乒赛团体赛中国队先后在与朝鲜和新加坡比赛中丢掉一盘陷入险境,这两场比赛后来自都是张怡宁挺身而出独得两分让中国队化险为夷。在2004雅典奥运会上,男单决赛王皓因为心理负担过重发挥失常输给了此前从未输过的柳承敏,而女单决赛张怡宁遭遇球路古怪、作风顽强的朝鲜选手金香美,却冷静的以4-0横扫对手。

第九,张怡宁手感细腻。

乒乓球运动员最害怕的就是“想到做不到”,看准空当却打不到位置是最痛苦的事情,而张怡宁的手感异常细腻,对球落点的控制甚至可以精确到毫米!特别是在摆短、搓长、直挑、横撇等手腕的小动作上张怡宁控制的很好,接发球根本不会给对手抢攻的机会。

张怡宁的打法是防守反击型吗?是,又不是。她的打法类拟马龙,全攻全守,攻守平衡,颇有六面型、八面威风的特点,追求的是永远比你多一拍。在她当打之年,除前期输王楠,中期偶尔输郭跃,后期孤独求败,对外国选手少有败绩,真具有碾压态势。所有这一切,与现在的伊藤比,伊藤哪一点能够得上呢?

第十,张怡宁全面稳定不怕怪招。

张怡宁方方面面的技术环节都极为完善,精通控制与反控制,没有任何软肋和死角可供钻营。不管遇到什么另类打法的对手,张怡宁都能以不变应万变,她擅长对付怪球手是出了名的,那些选手宁愿用蛮力搏杀张怡宁,也不会用旁门左道取胜,因为他们所谓的“怪”,在球路变化莫测的张怡宁那里早就是见怪不怪的小儿科了。

乒乓球竞技五要素与张怡宁的称霸原因。从乒乓球的运动物理学角度分析,可归结为速度、力量、旋转、弧线和落点 5 个方面。

对一个运动员而言,5 个要素都突出是相当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张怡宁的旋转、弧线、 落点能力突出,速度快,但力量稍显不足,速度、旋转、弧线是她的核心技术,力量和落点则相对是她的"非核心技术"。

张怡宁能在世界女子乒坛占有比较大的优势, 与其心理素质好、在与对手的比赛中基本可以按照自己的既定战术打, 使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让对手跟着自己的节奏有关。张怡宁在比赛中,任何时候都不手软,始终按照自己的战术和进攻模式打,发侧下旋抢攻,或是接发球直接运用台内挑打,把对手带入相持,然后运用自己非常强势的相持球与对手周旋,最终取得胜利。这才是这个"大魔王"的最可怕之处,也是她称霸女子乒坛的原因。

五、丁宁,正手劈长正手加转弧圈球的乒坛一姐

丁宁2003年进入国家青年队,2005年进入国家一队。2011年,新加坡世界杯丁宁获得单打冠军;同年,获得鹿特丹世乒赛女单冠军;2012年伦敦奥运会获得女单亚军,无缘大满贯。

2016年8月11日,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女子单打决赛,丁宁经过七局苦战战胜李晓霞,夺得奥运女单冠军,成为大满贯选手。在随后的女团比赛中获得女团冠军。

“丁宁式”乒乓,弧圈结合快攻打法

丁宁正反手均具备了较强的实力,中远台对拉对攻能力强,被动防御下的周旋与反攻能力出色。由于占据了左手的优势,她的进攻角度大,落点刁钻,在比赛中占据了一定的主动性。

技术体系全面

丁宁正手中远台连续拉、反拉,以及反手中近台的相持能力非常强。由于她稳定而又强悍的攻防转换能力,以及相持中多变的落点和节奏变化,使得对手难以撼动她。

丁宁特长突出,无明显漏洞式的高水平选手。心态稳定,比赛中心理起伏小,韧劲和拼劲足。

国家队的李隼教练曾如此评价丁宁:“一旦打到她(丁宁)的路子上,对手想赢她一分都非常困难。”由此可见丁宁的实力。

发球多变

丁宁的下蹲发球非常具有迷惑性,不熟悉旋转的经常会造成接发球失误或冒高。

丁宁的发球,以及发长球或半出台球后正手反拉上旋球的第三板进攻,是她前三板的特长。其中下蹲砍式发球尤其出众,相似的动作,却能发出旋转变化多、落点不一的球,极具迷惑性,常常能在比赛关键时,起到最有效的作用,给予对手非常大的困难。在比赛中,丁宁多以站立式发球为主,配合下蹲砍式发球,其多变的发球抢拉套路,为她赢得一场又一场比赛奠定了良好基础。

下蹲式砍式发球是丁宁的一大特点。自从上次日本横滨世乒赛松平建太用砍式发球差点掀翻马琳以来,这种下蹲式发球就赢得了业余球迷的关注,其实,丁宁也是下蹲式发球的高手。

比赛型选手

丁宁心态稳定,常常能在关键比赛中,展现出她韧劲与拼劲十足的特点。同时她又是一个极具激情的选手,许多比赛中得益于出众的步伐,她满场飞奔击球的场面,极大带动了球迷的热情!

正是由于她较强的心理素质与开朗的性格,丁宁在比赛中的发挥较少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技战术运用始终处于合理与稳定的水平,因此她常常能在大赛中有上佳的表现。

本站声明:以上部分图文视频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