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一场6岁孩子的足球比赛之后

阅读: 56次 发表于:2022-12-11 04:29

今年2月的时候,北京主场「ID:bjzhuchang」推送过一篇文章,题为《中国输给越南之后,他决定让儿子去踢足球》(传送中国输给越南之后,他决定让儿子去踢球……),文章以一个父亲的自述口吻,讲述了他带孩子去参加足球课的经历。

如今,10个月过去了,这个孩子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场正式比赛,赛后,他的父亲将比赛前后及这10个月过程中的所见所想,整理出来,再次通过北京主场「ID:bjzhuchang」来分享,希望借此来探寻中国足球落后的原因。

以下是这位父亲的自述:

上一个周六,儿子迎来了参加足球训练以来的第一场正式比赛。说是正式比赛,其实也只是个友谊赛,因为此前的半年多时间里,孩子只在俱乐部内部踢过比赛,这是第一次跟其他俱乐部的小朋友做对手。

我是今年2月送儿子去踢球的,我们踢球的俱乐部在常营体育公园里,因为不想被人认为是打广告,所以我不想说俱乐部具体的名字。这家俱乐部在青训机构里算是比较正规的,有自己的场地,训练项目有很多则是来自一位日本教练,这位田中教练的情况,我在此前的文章里介绍过,这里也不多做赘述。

虽然儿子踢球算起来有10个月的时间,但因为疫情的影响,5、6月份的课程全都停了,3、4月份因为天气太冷,训练也只是一周一次,所以真正比较成系统的训练,主要还是从7月份的暑假集训开始的。

集训期间,我能够保证儿子一周四练,这个强度大约持续两个月,有六周左右的时间。集训后,俱乐部对U6的孩子进行了一次考核分组,根据平时训练情况和考核成绩评估总体水平,然后分出了一个代表队,一个提高队,以及多个基础队。

很遗憾,我儿子还是在基础队里。

考核之前,我一度很紧张,虽然我并不是特别在乎孩子的名次,但会担心排在后面的队伍里未来就缺少比赛的机会。儿子却还是什么都不懂,只尽情的去踢球去跑动。

分队之后的日常训练仍然正常,只是到周末时候会按照分的队伍情况来以队伍为单位进行训练。而后的这场比赛,也是以队伍的形式来展开的。

对手是北京市里的一家体育俱乐部的U6队,对方来到常营做客场,分成两个队,跟我们这边俱乐部的几个U6基础队比赛,说白了,这边就是车轮战打人家两个队。

结果是,车轮战的全输了。我儿子这个队,第一场输了个0比4,第二场输的更多,都记不清是几个球了。

所幸的是,我儿子这个队里,一共就制造除了四个射门机会,我儿子一人占了两个。

我不想说结果,我想先说说我观察到两个球队之间的不同。

首先,那天对手来到现场后热身的时候,就让我感觉不一样。同样是U6的孩子,他们的热身项目居然是传球练习,期间还夹杂了一些二打一后的射门。而我方的孩子的热身,就是熟悉球感的自由带球和自由射门。

说实话,我家孩子在这里踢了10个月,我只见过教练教了一两次课的传球训练,但其实质还是更多地偏向于让孩子去找空挡「要球」,而不是「传球」和「接球」,其他时间都是熟悉球感的带球训练。后来U6分组后,我见过U6代表队的孩子们开始学习传球,但也仅仅是最近一两个月的事情。所以,从传球的这一项来说,我儿子这方的基础几乎为零。

其次,在比赛前的准备中。我方教练给孩子们的目标是,全力拼搏,感受比赛,具体要求是,找到空挡,快速带球到空挡去,威胁对手球门。虽然教练也给孩子们安排了一个4人菱形站位的阵型(5对5),但并没有要求他们各自站位的区域,守门员则是在比赛中由教练根据时间来让5个孩子尽可能地轮流扮演。而对方的教练安排,我没有听到,但知道他们也是个4人菱形的站位,而且有一个固定的守门员。

第三,比赛中,对方的教练存在感很强,他会站在场边大声呼喊孩子们压上,保持菱形站位,注意盯人和保护。而我方的教练,几乎什么都不说,偶尔只是叮嘱一下孩子们发球的规则,或者为踢出一脚好球给予鼓励。

最后就是比赛中所呈现出的不同。都是6岁的孩子,对方偶尔会有传球,而我方只有一两脚主动传球。对方比赛中能够隐约看到一个菱形阵型的影子,譬如,进攻时候总有一个孩子会托在相对靠后的位置,而我方的四个孩子,总是一股脑的扎上去堆在一起。

我儿子有两次把球从人堆里带出来,找到空挡反击,但都被对方拖后的那个孩子破坏。而对方只要突破我方几个孩子的扎堆逼抢,马上就会形成前场两个人面对守门员的威胁。

我能看到,孩子们非常尽力,连我那个平时训练都喜欢边练边玩儿的儿子,也拼得面红耳赤,他几次带球被撞倒,还戳了一下手指,但爬起来继续抢球,被对方过掉后还在奋力回追。

然并卵,很快对方就打进了4个球。差距是肉眼可见的。

后来即便我方的几个队采用车轮战,还是赢不了对手那两个队,对方教练怕守门的孩子冷,还给他们穿上了羽绒服。

一场6岁孩子的足球比赛之后要干什么「一场6岁孩子的足球比赛之后」

对于这次比赛,我个人是很期待的,因为比赛是检验训练的唯一标准。我也迫切的想知道,经过大约半年的足球训练后,儿子到底是个什么水平。当然,对于比赛结果,我也是有心理准备的。因为在来这家俱乐部之前,把这家俱乐部推荐给我的那个朋友就给我打过预防针,说这里的训练理念不太一样,初期踢不过别家同龄的孩子。

这位推荐人是足球圈内的一位从业人员,他自己孩子也踢球,对北京的青训走访了很多,了解也比较多。

尽管有了很多的心理建设,但比赛结束后,我仍然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是不是我们这家俱乐部的训练有问题?同样是6岁的孩子,为什么我们落后得这么多?

赛后,教练表扬了我儿子,毕竟他制造出了全队一半的机会。教练也说,对方是一个一周四练的球队,我们踢不过很正常。

但疑虑仍然有,其他家长的疑虑更多。我甚至就见到有家长在赛后直接去问教练:为什么我们孩子踢了一年半载,比人家差这么多?

前两天,孩子训练的时候,我跟俱乐部青训的负责人姚教练闲聊起来,聊到了上一周的那次对外比赛,我便抛出了我的疑虑。

姚教练提出,现在有些青训俱乐部过早的将战术训练融入到孩子里面,比如让U6的孩子开始练习传球,学习配合,找到位置。从他们的理念来说,这些并不适合。

姚教练在中国做青训超过十年,现在跟田中教练合作一起在常营这里做俱乐部,同时他也做年轻球员球探工作,也有到国外学习考察的经历。他说,在欧洲或者日本,并不鼓励孩子过早地学会传球,更不能过早地接触战术层面的东西。比如英格兰,曾经有一段时间疯狂的痴迷于让孩子学战术,但后来发现这条路行不通,于是又转向技术的运用。

姚教练说,在欧洲或者日本,10岁左右的孩子才会强化传球配合及战术训练,10岁之前是「我和我的足球」的运动,10岁以后是「我和我的队友」的运动。

作为一个圈外人士,我不知道姚教练说得对不对,或许他是为自己青训成绩不佳找借口。但我确实想到此前看到过的一篇文章,内容是说,意大利足球过早的在青训时强调战术,强调区域联防,结果导致意大利再也没出过优秀后卫。比如奇耶里尼、博努奇等人,虽然他们已经是世界顶级后卫,但他们的个人防守技术,比起老一代的詹蒂莱、巴雷西、卡纳瓦罗等人,差的不是一星半点。现在的意大利后卫,离开区域防守根本就吃不开。

为此,我也征求了一些有过职业足球经历的人的看法。他们也认为,10岁以后才是强化战术的时候。6岁这个年龄的孩子,其实就是熟悉球感的阶段,着重的应该是个人技术的练习,尤其应该细扣孩子的脚下技术。

到底谁说得对,没有亲眼所见欧洲和日本的青训训练,我无法下结论。但可以显示出的一点是,中国的青训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纲领。到底应该怎么教孩子,教孩子什么,完全凭各俱乐部自己的想法。有些可能像姚教练这样,追求独特理念和文化上的东西,有些则追求大众的偏好,与同行归类。哪一种好,现在还看不出来,毕竟足球训练是需要很长时间来决定的。

至于为何很多青训俱乐部会在6岁之前就开始学习传球,就开始进行战术训练。说白了,还是为了成绩。肉眼可见的

姚教练说,他们打算未来给U6的孩子们安排更多的比赛,让孩子们在比赛中寻找对足球的认识。

“那你们的压力岂不是很大?比赛踢得越多,压力可能就越大。”我问姚教练,因为当别人练传球的时候,你们还在练球感,当别人打配合的时候,你们还在练个人技术,当别的孩子都有阵型的概念时,你们还是只让孩子去找空挡——显然,这是踢不过对方的。

“没办法,我们只能相信自己。实际上,有时候连我们教练都会怀疑自己的方式是不是正确。那只能是我们不断地给教练讲,让教练理解,然后再让教练去跟家长沟通,让他们理解。”姚教练说,这其中不可避免会有一些家长为了孩子的成绩而离开,而留下的家长,显然能够认可我们的理念,未来也能够更好地合作。

姚教练说,他们会要求自己的教练员,在比赛中不对孩子指挥,而是让孩子们自己去体会,然后在比赛结束后,马上复盘孩子们在场上的表现,拿出一个细节去告诉孩子,你这样做是好的,或者提问孩子,你为什么选择这样做。“我们的孩子必须要离开父母,离开教练,自己去比赛。”

这句话让我有些惭愧,我想起俱乐部球场门口上有一句提示:家长不要指挥孩子和教练的训练及比赛,让孩子主动思考。然而,包括我在内,也很难做到。

通过交流和佐证,我其实能够明白这样的一个逻辑。从青训机构的角度来说,他们当然希望自己孩子拉出去能够「战无不胜」,因为这是他们的金字招牌。所以,在多频次高强度训练的同时,增加战术训练会让成绩提高得更快。由此,机构能够得到更多的认可和口碑。

比如,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是:我家孩子的小学同学就在对方那个球队里。刚开学的时候,那个孩子的父亲曾经在家长群里问,有没有推荐的踢足球的地方。我向他推荐过常营的这家,但他们没有来,而是选择了就近的这家俱乐部。那天比赛结束后,这位父亲问起我,说你们家孩子是不是在常营踢球。虽然他并没有说什么,但我却感觉到一丝尴尬。毕竟,我们输球了。

所以,我也可以理解家长们的心态。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下,任何一个行业都存在着弱肉强食的「卷」。要说家长的「急功近利」不对,也确实对家长的要求过分严苛。

有一个问题作为家长毕竟要想清楚,我们让孩子去踢球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赢得比赛,还是提升自己。

职业足球毕竟永远都是金字塔的塔尖,那天在比赛的双方的几十个6岁孩子里,恐怕连1个走职业道路的都不一定有。那么,他在比赛中赢得的这些胜利,是带给孩子的反馈更多,还是带给青训机构的反馈更多。球赢了,青训机构大受褒奖,孩子学到了什么?也不能说一点没有学到,但学到的那些阵型跑位和战术套路是不是能够带入到日常生活的教育中?

聊到最后,姚教练邀请我们参加他们本周六的活动,那是俱乐部一线队和南美一支球队的比赛,其中孩子们的教练都会上场。他说刚来到俱乐部的时候,他发现这里有很好的场地,而且还有看台,这便萌生了组织一支一线队的想法。今年一线队组成后还踢了中冠,现在没有中冠比赛,他想把比赛拉到主场来,邀请青训的孩子们来看。

“因为疫情的影响,孩子们看不了球。国安也不能看,孩子们不能在现场感受足球比赛的氛围,这很遗憾。”姚教练介绍,这次跟南美队的比赛,他们打算让来参加活动的孩子作为球童跟教练们一起上场,找到站在球场面向观众的感受。然后让孩子们在看台上为一线队的教练们加油,也有教练会教孩子们比赛的规则。

一场6岁孩子的足球比赛之后要干什么「一场6岁孩子的足球比赛之后」

姚教练说,这其实就是一种社区氛围的足球文化,这支球队就是在常营,辐射周边,让住在常营周边的孩子都以这支球队为家,让青训的孩子都以教练为楷模。他说,中国足球需要有足球文化,前两天对手的那个南美球队的家属们来这里,他们会问为什么你们俱乐部的球衣是蓝色的,为什么你们的队徽上有一个风筝图案。但中国的家长不会问这些,他们总是问:“我家孩子在您这里踢半年,能到什么水平。”

这,如何量化呢?

可惜的是,因为儿子当天身体不适,本来我们都已经出门,又决定回家休息,错过了这次活动。后来,儿子看到了小伙伴们在教练手牵手的进入场地内,他说下次一定要去。

尽管一直在致力于打造自己特色的理念和文化,但姚教练有一次也很困惑地跟我说:“我们去踢比赛,有时候我们能赢对方七八个,有时候对方能赢我们七八个,但我始终看不到孩子踢球的乐趣在哪里,他们似乎不是在享受比赛,而是在完成任务。”

中国足球到底落后在哪里,从业者和我们的球迷,都搞不懂,只能硬着头皮,相信自己的选择。

本站声明:以上部分图文视频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