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乒乓|我的血有铁腥的味道

阅读: 41次 发表于:2022-12-08 20:55

01.两个削球手

2020年,日本乒坛顶级赛事“T联赛”传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创始人松下浩二宣布辞职。作为日本乒乓前国手,松下浩二此前曾是日本知名的削球选手,曾凭借拿手的削球技法在国际大赛上拿过奖牌,也曾来中国打过联赛,但在群星璀璨的中国乒坛,他的名字并不为国人所知。

血有铁的味道 乒乓「乒乓|我的血有铁腥的味道」

松下浩二

但在日本本土,松下浩二的实力还是被广泛认可的,出生于1967年的他曾在欧洲乒坛磨砺多年,多次入选日本国家队出征世乒赛和奥运会,还曾在1999年世乒赛上战胜过当时正值上升期的王励勤。在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乒坛上,松下浩二拥有着不容小觑的实力,影响力颇为不俗。因此,当漫画家松本大洋在1996年决意要创作一部乒乓题材的运动漫画时,便选择了松下浩二作为漫画主角之一“笑匠”的创作原型,在漫画中,笑匠正是以独特的“削球”技法而几近称霸乒乓球高中联赛。

松本大洋并不是一个非常愿意向“主流”投诚的创作者,相比于商业规则的重重束缚,他更倾向于以自己的方式去进行创作,因此他的作品——即便本质上依然是商业作品——大多都有着非常独特的气质。《乒乓》也同样如此,尽管它是一部定位非常主流的“运动漫画”作品,但如果横向和同期其他作品相比,就会发现它有着完全不同的创作逻辑和美学气质,比如并不会花费很多的笔墨在运动场景的“无限拉长”上,也不会过多地讲述其角色间的化学反应,而是专注于乒乓球运动本身,以及被它所影响的少年们的成长上。

血有铁的味道 乒乓「乒乓|我的血有铁腥的味道」

松本大洋

创作《乒乓》时,松本大洋已经出道8年,此前已经推出了《STRAIGHT》《点&面》《ZERO》《恶童》《花男》等多部作品,但这些作品大多没有取得预期的商业效果,处女作《STRAIGHT》虽然带奖出道,但匆匆两卷收尾,《恶童》连载时反响一般而还惨遭“腰斩”。或许正是由于前期作品“不太卖座”的缘故,因此松本大洋才在编辑的建议下决意创作一部更为主流的运动漫画,于是便选择了“乒乓球”作为创作题材。

当然之所以选择乒乓球题材,还有一个更为现实的原因——松本大洋并不想去创作一部长篇作品,因此考虑到内容体量,他不想选择类似足球运动这种“群像式”的团队比赛项目,而是选择了更为强调“个人主义”的乒乓球运动。而当时现实中的日本乒坛,在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鼎盛和80年代的衰落之后,90年代正是日本乒坛“重新出发”的时代,也确实需要类似题材艺术作品的“加油鼓劲”。

对于松本大洋而言,对运动题材其实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非常熟悉”。早在他成为漫画家之前,他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以成为足球运动员为梦想,一直都是学校足球社团成员,但这个梦想最终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破灭。但运动的精神终归还是在他心中留下了火种,而这火种得以在他的漫画生涯中继续燃烧,他的出道作品《STRAIGHT》就是一部棒球漫画,而《ZERO》则是一部拳击漫画,因此《乒乓》事实上已经是他第三次尝试运动题材的创作。

但与前作不同的是,棒球漫画、拳击漫画一直都是日本运动漫画题材中的“大类”,早已有很多名作珠玉在前,比如棒球漫画有安达充的《棒球英豪》(1981~1986年)、梶原一骑和川崎伸的《巨人之星》(1966~1971年)等,拳击漫画则有梶原一骑和千叶彻弥的《明日之丈》,这些都是难以逾越的同类型作品经典。而乒乓球漫画却是鲜有人涉足的领域,当然这不是没有原因的,节奏快、场地小、技术门槛高等诸多因素极大地限制了此类漫画的创作,而松本大洋却偏偏挑中了这块“硬骨头”。

为了尽可能准确地展现出乒乓球运动的竞技精髓,松本大洋也做了尽可能详备的准备,除了钻研大量的比赛录像、聘请专业的乒乓球杂志编辑做顾问之外,他还亲自参与到现实中的高中联赛中去感受比赛氛围.......《乒乓》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连续两年入围手冢治虫文化奖,并分别在2002年和2014年被改编为真人电影和动画剧集,至今都被认为是松本大洋最好的作品之一。

而松本大洋本人显然也对这部作品钟爱有加,在中文版的封套上赫然印着他“志得意满”的自我评价——“我非常喜欢《乒乓》这部作品,连自己都厚脸皮地觉得:竟然能画出这么好的漫画啊。”

血有铁的味道 乒乓「乒乓|我的血有铁腥的味道」

点击即可获得简中版《乒乓》

02.乒乓少年们

《乒乓》是一部典型的“双雄”作品——以青梅竹马的好友“笑匠”月本诚和“阿扁”星野裕两人为主角,采用双线结构分别呈现两人的成长历程,讲述他们的人生履迹如何因乒乓球而发生改变。笑匠胆小腼腆,在学校受人欺侮,但却遇到了仗义相助的“乒乓球天才”阿扁,从此将其视为自己的“英雄”,并在阿扁的影响下开始练习乒乓球。

血有铁的味道 乒乓「乒乓|我的血有铁腥的味道」

阿扁和笑匠

但对于他们而言,同样的乒乓球,意义却大不相同。阿扁自诩是“乒乓球星”来的天才球手,自认为天下无敌,即便不参加训练,也是校队的绝对王牌,他奔波于各种比赛间,用一座座奖杯筑起自信的高台,捍卫自己的“无敌”;笑匠则从不把乒乓球当做是竞技运动,他只是将其作为自己逃避现实的一种手段,他不在乎输赢,只是用乒乓球筑起隔绝现实的高墙,然后躲在其中寻求平静。

对于阿扁,乒乓如矛,攻无不取,战无不胜;对于笑匠,乒乓如铠,隔绝外力,护佑内心。

但乒乓球终究是以竞技为目的的运动,在高中联赛的赛场上,笑匠和阿扁迎来了强大对手的挑战,比如两人共同的发小“小恶魔”佐久间学、传统强校海王学园王牌风间龙一、辻堂学院的中国留学生孔文革......除此之外,他们还要面对各自的“心魔”——一直以为胜利唾手可得的阿扁,当他被昔日手下败将战胜时,他内心自信的高台轰然崩塌,英雄跌落神台;而一直躲在“英雄”身后的笑匠,却发现自己远比自己想象中的更强大,他犹豫要不要推倒自闭的高墙,加持“胜负心”的利刃,去为“英雄”复仇。

血有铁的味道 乒乓「乒乓|我的血有铁腥的味道」

强大的海王学园乒乓军团

随后他们走向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在“伯乐”小泉教练的耐心教导下,笑匠的球技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逐渐取代了阿扁成为了校队主力,被“大魔王”风间龙一视为是下届联赛冠军最有力的竞争者;而阿扁却因为败给发小“小恶魔”而被击溃,同时在看到笑匠的不断成长之后,他心生退意,疏于训练,荒废天赋,甚至一度彻底放弃了乒乓球。曾经站在“英雄”身后的笑匠走上舞台,而曾经的“英雄”阿扁却隐退于江湖。

但热爱又岂是说放开就放开的,曾经如此深爱,如何轻言离开。沉沦良久的阿扁最终在发小的刺激下重拾信心,他回到从小打球的球馆,正视自己的缺点,放下不可一世的孤傲,千山万壑从头再来。而在另一边,削球技术愈发精进的笑匠、亟需用胜利证明自己的孔文革、誓死卫冕联赛冠军的风间龙一等人也从未懈怠,各自以自己的方式谋求更大的进步,去往离梦想更近的地方,而他们最终将在联赛赛场上再度相遇......

松本大洋在人物刻画上无疑下了不小的功夫,几个主要角色的性格特质随着故事的演进而不断被挖掘,在乒乓球的影响下,他们的命运不再是单独的一条线,而是彼此交织成一张命运之网,相互牵扯着彼此的生命进程。而值得注意的是,松本大洋在刻画人物时,为每个人物都绑定了一个“精神映射”,折射出他们各自的命运写照——

“飞机”是中国留学生孔文革的精神映射,他最早正是伴随着一架飞机的徐徐降落而登场的,而在他比赛失利后,意象化的飞机再次出现。孔文革在国内没能进入省队,“被迫”前往海外寻求发展,本想前往欧洲但却流落日本,他对于自身发展十分迷茫,难以直面“虎落平阳”的人生落差。他的人生就如飞机一般,漂泊于高空,却不知所终。而他最终才认清了自己与现实,从万丈高空中降落人间,用脚步去丈量新的道路。很多事情,站在云端高处往往看不清,落在尘土间才搞得懂。

血有铁的味道 乒乓「乒乓|我的血有铁腥的味道」

孔文革的“飞机”

“厕所”是海王主将风间龙一的精神映射,他生猛凶悍的打法也如他的名字一般,具有巨龙一般的压迫感,作为作品前半部分的“最强者”,他一度扮演着“大魔王”的角色。作为高中联赛的蝉联冠军,他被众人寄予厚望,他身上也承载着巨大的压力与负荷。但对胜利过于迫切的渴求,和对自己及队友过于严苛的要求,让他精神紧绷、压力陡增,乒乓球带给他的不再是快乐而是痛苦。这个别人眼中的魔王,在比赛前却必须将自己关在厕所里,只有在这个“只有自己”的空间里,他才能放空自己,放下利益的纠缠,找回些许初心和纯粹。

血有铁的味道 乒乓「乒乓|我的血有铁腥的味道」

风间龙一的“厕所”

与风间龙一相似,笑匠的精神映射同样是一个“空间”,那是童年教室中的一处杂物柜。他自幼遭受校园霸凌,每次都躲在杂物柜内以躲避他人的欺侮。而这也成为了他打乒乓球的内在原因——乒乓球成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杂物柜”,成为他在教室之外躲避现实的处所。但这处庇护所最终却成为一种“牢笼”,在隔绝外界负面影响的同时,也隔绝了笑匠自身的正向发展,这也是为何小泉教练说他缺乏“胜负心”,他总是止步于保护自己,却从没有想过战胜自己。而笑匠真正意义上的成长,正是始于他走出心里的那间“杂物柜”,他不再躲避,而是选择迎头痛击。

血有铁的味道 乒乓「乒乓|我的血有铁腥的味道」

笑匠的“柜子”

阿扁无疑是着墨最多的角色,他的精神映射是一只“海鸥”。阿扁是作品中“天赋”最高的人物,他拥有他人难以企及的先天天赋,这使得他相比于其他勤奋型选手(比如佐久间)有能力达到更高的高度,即便曾在低谷徘徊,但英雄总有归来时。他总是说“我要飞”,即便是在人生最低谷时,他依然心有不甘地表示自己“也曾飞上过天空”,见过天空的飞鸟怎会甘心在陆地上徘徊?他的翅膀依然渴望飞翔,于是他从大桥上一跃而起,像鸟一样飞起,因为在他心底,他始终相信自己属于更高的天空。最终他还是走出了低谷,重新出发,就像一只高飞的海鸥,短暂的低空盘旋,为的是冲向更高的天空。

血有铁的味道 乒乓「乒乓|我的血有铁腥的味道」

阿扁的“飞鸟”

海鸥的意向,还有另外一层寓意是“跨海越洋”,这是与当时现实中的日本乒坛的状况息息相关的。彼时的日本乒坛刚刚从20世纪80年代的全面衰落中走出来,一方面积极引进外国优秀球员(比如故事中的孔文革),另一方面本土球员纷纷出海磨砺,阿扁的人物原型松下浩二就曾长期在瑞典参赛,而故事的结尾,阿扁也同样踏上了出海的征途,前往德国继续磨砺,力求飞向更高的天空。而在中文典藏版第三册的封底上,也画有一只高飞的海鸥,它似乎预示着以阿扁为代表的日本新生代球员们,正努力飞向更高的天空,而这正是松本大洋对日本乒坛的祝福与期待。

血有铁的味道 乒乓「乒乓|我的血有铁腥的味道」

海鸥

03.暴走的点线面

事实上,相比于故事讲述和人物刻画,《乒乓》更为值得关注的,是松本大洋在其中所展现出来的独特美学气质,从人物造型到动作线条,从画格分镜到视觉节奏,都颇为令人印象深刻。

松本大洋早年并没有系统性地学习过绘画,他甚至是直到高中时,才在母亲的影响下,因接触了大友克洋的漫画作品才对漫画产生兴趣,大学时选择了美术系,但却中途辍学,此后才逐步踏上漫画创作的道路。这多少会让人联想到《乒乓》中的“天才”阿扁,不用怎么费力,单纯是靠着天赋就可以达到很多人无论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的高度,尽管道路可能曲折,但未来总是光明。

或许正是由于没有进行过系统性的规训,松本大洋的作品最终呈现出一种“质拙”的状态,而愈是他后期的作品,这种质感就愈为强烈。这或许是由于,在他早期的创作中,他还曾试图让自己去“靠近”主流的创作风格,比如出道作品《STRAIGHT》,人物造型、动作设计、网点背景等都与当时的主流作品无异,而到了他创作的中后期,他已经不再刻意去靠拢主流,反而开始保持距离,坚持自己独特的审美风格,因此后期的《SUNNY》《竹光侍》等作品就展现出了松本大洋非常鲜明的个人风格标签——质拙、灵动、飘逸、不拘成法、自成一家。

血有铁的味道 乒乓「乒乓|我的血有铁腥的味道」

松本大洋《竹光侍》

坊间还流传一个说法,据说因为松本大洋的画风过于独特(后期更是多用毛笔作画),一般人难以模仿,因此他很难找到助手,长期以来都是一个人“单打独斗”,这也从侧面说明,松本大洋的画风的确是独树一帜。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松本大洋画风的形成也是有演进过程的,是逐渐从“模仿主流”发展到“坚守自我”的,而在这其间起到分水岭作用的作品正是《乒乓》,正是在《乒乓》之后,松本大洋的个人美术风格才越来越鲜明,最终自成一派。

在《乒乓》之前的《恶童》中,虽然在人物造型上已经有了背离主流风格的趋势,但在线条、分镜、网点的处理上都还留有主流的印记,而到了《乒乓》时,松本大洋风格陡变,彻底抛弃了主流日漫中常用的诸多沿习——比如切割相对整齐的矩形分镜、边界分明且流畅连贯的勾勒线条甚至随处可见的大量网点背景,所有这些在《乒乓》中几乎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松本大洋独特的个人风格。

松本大洋在《乒乓》中展现了令人讶异的画面掌控力,尤其是画格分镜堪称大师级。不同于篮球、足球、棒球等户外运动,乒乓球比赛场地极为有限、对阵人数少、运动节奏极快,这非常考验创作者的图像展现力,即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中展现这种快速切换、高速对抗的运动节奏。为了更好地还原比赛场景,松本大洋摈弃了常规的矩形分镜法,而是采用了极具压迫感的细密化不规则分镜——一方面加大分镜格数,取消画格间隙,以凌厉分明的画面切割体现选手的高速运动;另一方面突破矩形画格设计,大胆采用扇形、角形、弧形等异型画格,实现场景和人物视角的快速转换,牵引读者视线,渲染紧张对抗气氛,把节奏感拉升到极致。

血有铁的味道 乒乓「乒乓|我的血有铁腥的味道」

《乒乓》独特的分镜设计

除了独特的分镜设计之外,《乒乓》的人物造型也非常独特。松本大洋画风精绝奇诡,笔下人物外型不追求美型俊朗,形体动作也不局限于透视比例,这与当时日本运动漫画追求“真实再现”的写实主义画风大相径庭。在松本大洋看来,画面的表现力不应该被比例和结构所拘束,比物理真实更为重要的是精神气势,所以他笔下的人物往往造型比例夸张、线条笔走龙蛇、动作浑然天成,重表现力而轻再现力,更偏向表现主义而非写实主义。

一个典型的例子,出现在阿扁与风间的对抗中,进入兴奋状态的风间被点燃了久违的斗志,在对抗中找回了迷失已久的“快感”,他的身形因快速移动而变成了“龙形”,身体像巨蟒一般向前突进(中文版第三册P233),完全突破了比例与造型的限制,将风间激昂的斗志刻画得淋漓尽致。其实这里与前面一处画格形成了呼应(中文版第三册P213),那一格中将风间的击球幻化为一条向前突进的巨龙。在这两处画格里,风间龙一人如其名,人球合一,迅猛如龙。

血有铁的味道 乒乓「乒乓|我的血有铁腥的味道」

血有铁的味道 乒乓「乒乓|我的血有铁腥的味道」

风间龙一人龙合一

人物造型独特的另一个例子是配角“小恶魔”佐久间学独特的“上斜眼”设计,他的两只眼睛夸张地斜向上指,酷似“10点10分”,人物造型令人过目难忘。而有趣的是,这种“放飞自我”的造型设计风格此后一直存续在松本大洋的创作中,“小恶魔”的上斜眼后来出现在了《竹光侍》中,主角濑能宗一郎也长了这样一双“10点10分”的眼睛,甚至更为夸张的是,宗一郎的两只眼睛可以“浮现”在脸庞外侧,或者同时出现在同一侧,完全无视造型规则。

血有铁的味道 乒乓「乒乓|我的血有铁腥的味道」

“上斜眼”佐久间学

血有铁的味道 乒乓「乒乓|我的血有铁腥的味道」

濑能宗一郎

松本大洋的线条在《乒乓》中也有了显著的变化。在《乒乓》之前,松本大洋的线条纤细、简洁、圆润、匀称,但在《乒乓》中,他的线条变得粗犷、狂放、硬朗起来,当然这是为了营造紧张刺激的竞技氛围而做出的改变。比如为了表现人物在比赛过程中下意识的快速移动,松本大洋会突然插入潦草绘制的变形人物造型(中文版第三册P155),线条风格的突然改变让人猝不及防,也呼应了赛场上局势的瞬息万变;再比如“断点速度线”的绘制,即将原本连续的速度线切分为不连续的短线段,体现高速运动过程中突然定格的某个瞬间,就好似快速跳动的心脏骤然停止,将赛场的紧张气氛提升到顶点。

血有铁的味道 乒乓「乒乓|我的血有铁腥的味道」

突如其来的“潦草”

极具运动感的分镜设计、富有表现力的动作运镜以及狂放恣肆的线条,再搭配夸张变形的造型刻画,使得《乒乓》最终呈现出了令人血脉喷张、过目难忘的竞技场景,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2014年,由《乒乓》同名动画项目启动,导演是汤浅政明,但汤浅政明最初其实是不太想接这个项目的,他说,“松本先生的作品完成度已经很好了,没有特意动画化的理由。”而在最终的动画版中,他甚至将很多漫画原稿,甚至连分镜都没有改就直接搬上了荧幕,足见他对于松本大洋原作的推崇,也从侧面反映了漫画原作画面的表现力有多精彩。

正是在《乒乓》之后,松本大洋才更为坚定地走上独具个人美学标签的创作之路,之后推出的诸多作品大多具有鲜明的个人印记,这其中又尤以《SUNNY》和《竹光侍》最为典型,当然那就是后话了,这里暂且按下不表。

04.“天才”与“天才”

《乒乓》可以被视为是关于“天才”的故事,故事中被重点刻画的几个“乒乓少年”中,最终只有深受上天恩宠的阿扁登上了更高的舞台,而其他的人,不管如何努力与拼搏,最终也不得不止步于天赋为他们划定的“高墙”前。即便是强如风间,在有天赋和努力双重加持的阿扁面前,最终也只能泯然众人矣。尽管极其残酷,但这无疑是极其真实的,竞技体育的世界之巅,只会留给既有天赋又无比努力的“天才”。

血有铁的味道 乒乓「乒乓|我的血有铁腥的味道」

此后各人将走向不同的命运

网络上有一篇关于《乒乓》的感想,来自一位国内的前乒乓球运动员,他自小训练乒乓球,曾进过省队,拿过全省第一——某种意义上要比故事中的孔文革更有实力——但在全国比赛中,他并没有取得好成绩,在见识了真正的“天才”之后,他不无感慨地认识到,“有些人根本就不是给你超越的,他们是上天的恩宠”,频频失利的他也如故事中的阿扁一样,颓废荒芜,疏于训练,训练成绩自此一落千丈。

在面对“天才”时,平凡人的努力和拼搏往往显得不堪一击,他们意识到,有很多东西是无论多么刻苦勤奋的训练都无法弥补的,曾经高高在上的梦想骤然落下被摔得粉碎。我们必须要清楚一件事,在职业赛场的前半段,努力与刻苦或许可以弥补天赋的不足,但在职业赛场的下半场,当天才选手们也同样努力时,天赋的高低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天赋平平的“凡人”们往往已无容身之地。

当然,我们同样要看清另一件事——对于运动员而言,大多数的人都没有机会踏上最顶级的赛场,但对他们来说,人生并不是只有职业赛场,他们还有更多赛场外的人生。比“战胜对手”更重要的是“认清自己”,搞清楚自己究竟想在这赛场上得到什么。故事中的“小恶魔”也曾无比执着于“战胜对手”,为此他付出比别人多百倍的努力,但最终他还是看清了自己的极限,及时抽身而去也不失为一种策略,毕竟对乒乓球的爱,不一定要站在球台上才行,不做职业球员也一样可以保持热爱。

风间选择了另一条路,尽管他或许也看清了自己的极限,但他依然选择继续坚持。他可能永远也无法站上顶级赛场的领奖台,永远都只能在报纸新闻上被一句话一笔带过,但或许支撑他继续走下去的动力,也并非来自那遥远得可望不可即的至高荣誉,而仅仅是来自于乒乓球运动带给他的“力量”。这样的选择同样值得尊敬,对于竞技体育而言,胜负输赢至关重要,但绝非是唯一的意义,对于个人而言,找到自己为之拼搏的价值要远比胜负更重要。

刚才提到的那位前乒乓球运动员也做出了和风间同样的选择——他并没有被彻底击垮,后来他从低谷中走出,重新振作起来,在一位良师的训练下逐步恢复状态。然而,他的故事最终没有发生“神迹”般的转折,他始终都没能站上更高的赛场,在参加训练后的第14个年头,他选择了退役。他十分清楚自己的天赋,也知道自己的极限,但他并不为自己的选择后悔,他写道:

“直到失败让他们意识到,原来我只是想打球啊。于是,有人放下了球,有人捡起了球。无所谓天赋,时刻认清自己是谁,自己在干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像我等天资平庸之辈,凭着努力达到自己的上限,就够了。”

松本大洋同样是背负“天才”之名的,但他的天才之路其实并不顺畅。他18岁发表处女作时即受到业内关注,于是沾沾自喜地以为自己是受上天眷顾的“天才”,毅然从大学辍学正式出道。但没过多久,他便发现自己在高手林立的日本漫坛难以立足,实际上,他在《乒乓》之前创作的五部作品基本都以“商业上”的失败告终——当然这些作品的价值在后来又被重新发掘和评估。

真正成就他“天才”之名的,正是《乒乓》这部作品,就像《海贼王》作者尾田荣一郎在一次和松本大洋的对谈中所说——

“我一直认为这世上没有天才,而且认为不管是哪个成功的人,都是因为比别人更加努力的关系。但是在看到《乒乓》这部作品时,很吃惊地感觉到这个世上有天才,而且还觉得光靠努力是无法画出那种作品呢。”

血有铁的味道 乒乓「乒乓|我的血有铁腥的味道」

松本大洋文库版全集

毫无疑问,阿扁和松本大洋都是各自领域的“天才”,但他们的天才其实都并不足以支撑他们后来所取得的成绩,比天才更重要的其实是他们的努力,阿扁挥汗如雨地在山上不停奔跑,松本则不断地从失败中站起来。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他们的道路同样布满崎岖,他们也都经历过失败与低谷,但好在他们都没有放弃。

生为天才是一种幸运,而成为天才其实更需要坚持。

血有铁的味道 乒乓「乒乓|我的血有铁腥的味道」

本站声明:以上部分图文视频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