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冲不出去的亚洲中国足球青训的解药在哪里

阅读: 165次 发表于:2022-12-03 18:41

中国足球海外青训「冲不出去的亚洲中国足球青训的解药在哪里」

文 | 陈郁涛 宾宇轩

导语

0-2不敌阿曼,国足结束了世预赛的征程。相较于12强赛开赛之前的踌躇满志,10场比赛让球迷们认清了现状——即使是加上入籍球员,国足似乎离出线还有很大的距离。世预赛,是这些年国足迈不过的一道坎,冲不出去的亚洲背后,是我们长期疲软的青训……

大年初一,中国男足客场1比3负于越南。范大将军一语成谶的背后是国足对越南62年的胜利记录和10连胜记录的作古,也成就了越南男足在12强赛的首分和首胜。

震惊之余,我们应注意到越南队近年来取得的长足进步:2017年首次参加世青赛、2018年夺得U23亚洲杯亚军、亚运会第四名、东南亚“铃木杯”冠军、2019年时隔多年再次进入亚洲杯八强,可谓一步一个脚印。那支越南U23有8人进入到了对阵国足一役的大名单之中。

中国足球海外青训「冲不出去的亚洲中国足球青训的解药在哪里」

世预赛第八轮,中国1-3越南,中国队的第三个丢球

“中越二番战”中越南队的第三个进球由替补出场的潘文德打进,他也是四年前夺得U23亚洲杯亚军的越南队的主力。这支越南青年军的平均年龄是25.7岁,而中国队高达29.3岁。越南队的异军突起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们青训的成果,相较之下,国足却是在“老老交替”。因此在赛后,青训问题成为了球迷们热议的焦点。

根据今年发布的《中国足球协会青少年训练大纲》(以下简称《大纲》),青训是针对U5-U21适龄球员和教练员的选材、训练、比赛等工作,目的是培养出符合“五环”培养模型(“五环”指技术能力、战术能力、身体能力、心智能力及社交能力)的本土球员和践行中国足球青训理念的教练员。在这份大纲当中,教练员和球员培养的重要性不分轩轾,作为同样重要的一环,优秀的教练员对于青训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会有更加全面的见解。

由此,谷河青年联系到了中山大学男足(甲组)的两位教练:李俊指导和赵歆翟指导,广州城足球俱乐部(原富力俱乐部)技术总监吴耀星指导(下文简称李导、赵导、吴导),以及华南师范大学的刘鸿优教授,共同探讨当前青训面临的挑战。

青训的“短板”在哪里?

对于我国青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李导认为,中国足球一直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我们的青训应该为培养一支能够发挥自身特点、具有鲜明战术风格的队伍而努力。想要做好这些,最重要的环节是教练员的配置。现有的青训教练员水平参差不齐,“有很多基层教练没有踢过球,只是有教练员证就可以进行教学”;即使有一些退役的球员成为青训教练,对足球有一定的了解,“但会踢不一定会教,会教不一定明白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需求”。

中国足球海外青训「冲不出去的亚洲中国足球青训的解药在哪里」

赵导(左)和李导(右)在中山大学男足比赛中进行指导

而在吴导看来,整个青训教练行业目前处于一个不清晰的状态。这种不清晰的背后是专业、统一青训指导资料的缺乏。就像写论文时需要进行文献综述一样,如果只是依靠自己个人的东西进行教学,不同的教练训练的内容完全迥异,那么很难形成体系。

“青训教练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能够有更多的高水平的教练下到基层,长时间从事这个工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李导表示。

如果说青训教练员配置是制约青训水平发展的主要矛盾,那么还有一些次要矛盾的存在,比如球场、比如选材、比如比赛……

城市化的进程使得高楼林立、寸土寸金的广州市区越来越难看到嵌于其中的球场;有幸留存于市区的球场,收费标准亦会让部分人望而却步。

“有这么一个规律:基本上从以前到现在的踢得好的球员,他家都在球场附近,没事干就下球场。” 李导表示。“现在去到足球场通勤都很不方便,参与的人肯定会少很多了。”球场“逃离”市区,不仅使足球作为全民健身的活动受到限制,也制约了青训的发展。

中国足球海外青训「冲不出去的亚洲中国足球青训的解药在哪里」

广州城大学城训练基地鸟瞰

吴导向谷河青年详细讲述了大学城训练基地的前世今生。“大学城训练基地,作为闹市中很安静的地方,是很难得能够建造一个基地的,因为广州亚运会作为外场提供给运动员热身建设而来的。”经过几任广州城主教练的要求,场地撤去了足球场外周的四百米塑胶跑道,改建成两个球场,而后又将旁边的一块荒地建造为一个标准的人工草场地。“有时候我们只能说,在很有限的区域中争取把这些硬件能够弄起来。(硬件)这一块还是还远远不够。硬件设施,就场地踢球的地方太少。”吴导表示。

除了场地这些硬件设施,在选材上也出现了偏差。足球这项运动,本身是一个团队项目,以技术为主,讲求团队配合的意识。但我们的青训有时候急于求成、讲究成绩而揠苗助长。李导举了个例子:两名球员,一个身高一米八,技术差一些但能冲能跑,另一个球员身高只有一米六,但技术很好。青少年联赛中身体差距是很明显的,选择更高更壮的队员更具优势,那个一米六的球员也更容易因此被淘汰。

“这个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国内选材很大的误区。教练首先是看球员和他的父母的身高,测一下骨龄,甚至去改年龄。足球注重身体条件无可指摘,但在青少年时期应更侧重意识、技战术的培养。”李导解释说。

球员选材的范围也在悄然发生一些变化。作为亲历者,赵导表示球员的选材的面向越来越窄了。

“我这次回家的时候也了解到,在大连,以前带我的教练现在选材越来越偏向于偏远的地区”,赵导表示,“家长都心疼孩子,城市里的小孩不会将足球当做一种职业去训练,更多将其作为一个兴趣去培养。选材面越来越窄,踢球的人自然就越来越少了。”

对于中国足球青训来说,这确实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问题:如果你是家长,你会送自己的小孩去足校吗?

此外,比赛很少,却很密集,这个看似矛盾的现状也在制约着青训的发展。青少年的比赛往往是以杯赛的形式举办的,参赛队伍需要在一两周的时间内连续踢比赛,有时一个队伍需要在上午和下午各踢一场比赛。“这是不太符合足球规律的”, 李导表示,“我们几所高校的教练进行探讨,认为组建高校足球联赛,每周一场,每年九月份允许换队员。每周打一场这是非常有规律,还是非常科学化的。但这肯定又涉及了很多包括人力物力,包括主办方是谁来负责等等”,李导向谷河青年解释道。

不同于几位业界的教练,刘鸿优教授从时间层面上向我们分析青训问题的根源。

“我觉得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学训矛盾。狭义层面就是学习和训练时间分配的矛盾,广义来说则涉及到选择足球专业/特长生路径还是选择普通中/高考升学路径的矛盾。”选择足球专业路径往往需要进入体校的集训模式,虽然能保证球员有足够时间训练,但存在非技术层面上的问题。“他们可能上午上课,下午训练,晚上可能还训练”,球员的技、战术能力和身体能力也许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培养。但无法避免的问题是这些小孩长期与家庭分离,且与社会相对分离,这可能会使得他们的心智能力和社交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延伸到球场上则可能出现抗压能力不足、比赛中技术变形、战术执行力偏差、团队协作与沟通交流不充分等问题。

足球特长生路径与普通中/高考升学路径的选择则是学训矛盾在校园足球中的体现。升学率带来的压力,使得学习和足球训练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了非此即彼的选择:早修和晚修时间(甚至是某些正式课程时间)如果都拿来进行足球训练,那么如何保障学业不落下?反之,要全方位地跟上学习进度,如何能保障参加足球练习的时间呢?

集训化的体校模式使得“五环”模型缺失其二,而校园足球特长生模式却又时常受到学业的羁绊。“这个矛盾怎么去解决?如果不解决,我觉得我们的青训的发展依然会举步维艰”,刘教授表示。

中国足球海外青训「冲不出去的亚洲中国足球青训的解药在哪里」

富力足球学校青训课堂

校园足球为何走不出职业球员

每年1月,日本高中足球锦标赛“冬季大会”的场景都会在朋友圈刷屏,国立竞技场座无虚席的盛况令人艳羡,从中走出了川口能活、本田圭佑、浅野拓磨等知名的日本球员。

在另一个邻国,中国球迷熟悉的金英权、张贤秀、孙准浩、尹比加兰等韩国球员也同样出自校园足球系统。他们凭借在大学足球联赛的表现而被职业球队看上,投身职业赛场。

中国足球海外青训「冲不出去的亚洲中国足球青训的解药在哪里」

日本高中足球锦标赛

对比之下,东亚文化中对教育的重视,让球迷觉得我们是吃了“没文化”的亏,不禁追问,校园足球会是青训的解药吗?

专家们表示,在当前的青训和教育体制下,想从校园里走出职业球员是极其困难的。

目前,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是校园组,是由普通大学生组成的队伍,与职业球员有较大的差距。对于甲组运动员而言,重要的是代表学校参赛的自豪感,和享受足球运动的快乐。

乙组是高水平运动队,通过“体考”的特殊招生选拔而来,因此运动员的水平相对较高。校园足球里走出职业球员,主要也是来自高水平运动队。如中甲四川九牛队的“北大球王”肖鲲,就曾经是北京大学足球高水平运动队的一员。

尽管如此,从天赋上而言,乙组球员相较于同年龄段职业梯队的选手,依旧有着差距。在吴导看来,乙组球员实际上是“职业梯队里面,因种种原因,未能登上职业舞台的年轻人。”李导也认为,大学中的高水平运动队,实际上是“给很多这些从小练体育的人创造了一条出路。”

某种程度上说,乙组赛场的球员,更多的是职业体系中的失意者。失意者们能否藉由大学赛场实现转身,重新登上职业舞台?

在李导看来,目前大学提供的训练、比赛条件和配套资源并不能达到要求,与职业系统存在很大的差距。“即使是特长生,他们一年的比赛机会也很少,很多时候完全是高教厅说有比赛就有,没有就没有。”

“北大球王”肖鲲在接受采访时,也曾感慨校园的训练条件:“球队的训练时间很难固定,每次训练课的人数都特别少,有时我们的训练人数只有2、3个人,我的足球梦差点就破灭,读完一个学期我都产生了退学去找队的想法。”

“所以你不能指望这里面出来职业(球员),真的太难了。”李导说,“明年开始高水平运动队改革,招生名额逐步缩减,到27年以后,基本上就很少了。”

根据2021年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指导意见》,将逐渐对现有的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进行改革,进一步提升考生文化成绩和专业成绩的要求。

2024年起,报考“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的考生,高考成绩要求须达到生源省份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2027年起,考生必须“获得近三年在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规定的全国性比赛中获得前八名”,规定日趋严格。

李导坦言:“某种程度上说,这条路是否可行?这么多年来效果不是很理想,也是时候换一种思路了。”

随着高水平运动队之路的断绝,未来的职业足球赛场,想要出现大学生球员,恐怕只会更加困难。

“球员培养的体系还没有贯通。”在刘鸿优教授看来,随着年级的增长,持续参与足球训练和比赛的人数逐步减少,越来越多的学生放弃了足球的道路。“目前的校园足球,主要目的还是推广、普及和提高……我们其实不是在校园里培养球星,而是在培养未来球星的父母。”

走训制:探索广府特色的青训道路

如何从国情出发,而非独立于大环境去模仿其他足球强国的青训案例,是探索中国青训道路的关键。广州城俱乐部正在进行以“走训制”为核心的一次全新的尝试。

中国足球海外青训「冲不出去的亚洲中国足球青训的解药在哪里」

吴耀星(图右)和斯托伊科维奇在训练中

所谓走训制,是指学生在学校完成学习任务后,课余时间参与校外足球培训机构专业训练的校园足球训练模式。广州城青训目前在每天下午放学后,将同一片区多所学校的学生集中到临近的训练基地中训练。相较于其他青训方式,走训制有利于小球员的家庭、校园、足球的全方面发展。

“这种模式能够在这里实施,和本地的文化有一定的关系,和地区的人文内涵、民族性有关系。”吴导表示,采用“三集中”(集中住、集中学、集中训)的青训模式会受到很大的阻力,而走训制顺应了广府文化底蕴。

“像越秀山球场五十多年,进出球场非常不方便、不现代化,但依旧吸引球迷拾级而上(去看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他认为广府地区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就体现于此,“我们这么做,不一定说我们青训的方式多么的优于其他。我们只是希望顺着广府的文化底蕴来发展,找出一条能够培养出为国争光的球员,这就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中国足球海外青训「冲不出去的亚洲中国足球青训的解药在哪里」

越秀山体育场,球迷需要拾级而上才能进入球场看球

走训制相较于传统的青训模式,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时间问题。如何安排训练强度和内容、配比训练时间以达到最好的效果,这是吴导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我们根据学校放学的时间来安排训练的时间,不同年龄段的队伍时间也不一样。比如说,小球员刚组队的时候,二三年级的集训队,这么小的年龄训练时间要短一些,可能就一个小时,培养一些球感、球性,让他们对这个项目有一些理解。随着他们年龄慢慢增加,训练时间才会慢慢增加。”

训练本身也会受到很多阻力,例如学校文化课的影响。“这一周学校的作业负担比较重,只能减少训练次数的话,那时间还是之前训练的那么短,对于小球员来说有可能不够;但如果增加时间,对他的膝关节、踝关节,整个身体也是一种伤害。怎么样去安排这个时间,比如说先练四十分钟,然后缓一段时间再练,这些都需要很多思考……”

走训制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没有前人的经验教训可以借鉴,都是广州城俱乐部根据实际情况一步步摸索得来的。“我们每天工作之余也在思考。就是如何去配比时间和内容,能够更加高质量的去完成(训练),让球员学到更多的东西,如何能够让他们潜移默化受到足球文化的熏陶。包括他们的教练有没有教好?他们现在的打法,是不是一线队需要的?他们将来‘行走江湖’,养家糊口,有没有练错?这都是我们的俱乐部需要关注的地方。我们目前的水准和组织安排,还达不到欧洲的水准,所以还得一点一点的(去探索)。”

谷河青年了解到,和广州城俱乐部合作的其中一所学校——玉岩中学,在2021年的广东省省长杯(高中组)的比赛中夺得冠军,与此同时广州城青训走出来的球员也渐渐在联赛中崭露头角。

“只能说是有效果,还远远说不上成果。”吴导表示。“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去年有个十六岁的小孩替补登场,是05年龄段第一个出现在顶级联赛舞台的球员,还有一个03年的小孩打进处子球。当然他们只是在一线队刚露面,实力还远没达到为国争光的地步,还需要时间,十划都未有一撇。”

从二线队到一线队的球员,需要高质量的比赛来提升自己。“如果把小球员比作金属零件,那这个阶段,需要通过比赛加压来把这个产品锻造出来,打磨成型。希望因为疫情停摆的青少年比赛,能随着疫情好转重新恢复……”吴导表示。

中国足球海外青训「冲不出去的亚洲中国足球青训的解药在哪里」

中国足球海外青训「冲不出去的亚洲中国足球青训的解药在哪里」

温永骏(左)面对长春亚泰攻入中超处子球,

苏宇亮(右)对阵成都蓉城迎来首秀

吴导向谷河青年阐述了他认为的理想的青训模式。他表示应该从小孩发展的规律出发,从足球运动的客观规律出发。

“理想的状态就是以小孩发展为核心出发。决策者做决定时从一个小孩的角度,或者说一个父亲的角度去看待青训,那估计不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太远。”有了正确的出发点,再去学习世界各地的成功的案例。这些成功案例,或者小孩身体的一些指标等等,在吴导看来更像是青训这棵大树长出的枝叶,只有树木根源的方向对了,这些枝繁叶茂才有意义。

中国足球海外青训「冲不出去的亚洲中国足球青训的解药在哪里」

结语

不是因为希望才去坚持

而是因为坚持才有希望

国足再次折戟世预赛,失意背后闪过的星光不应被磨灭。00年的朱辰杰对阵沙特罚入点球,99年的戴伟浚带球突破敢打敢拼,但这些光过于暗淡,过于渺小,球迷们在期待更多的朱辰杰、戴伟浚们的横空出世,而这离不开青训的支撑。

《大纲》的出台就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虽然看起来还不是特别完善,但是我们做出来了,之后可以把这个不断的优化。”刘鸿优教授说。同时,几位教练和教授都表示,加大对于基层青训事业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让更多的热爱踢球的小朋友能够接触到更加科学的训练,都是我们可以做到,可以做好的。

“因为我是在这个行业里面,我觉得坚持下去,终会有希望。”刘鸿优教授说。

-END-

排版 | 宋家宜

编辑 | 宾宇轩

初审 | 刘颂杰

复审 | 钟智锦

终审 | 阮映东

中国足球海外青训「冲不出去的亚洲中国足球青训的解药在哪里」

中国足球海外青训「冲不出去的亚洲中国足球青训的解药在哪里」

本站声明:以上部分图文视频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