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一所乡村学校的校园足球发展之路

阅读: 65次 发表于:2022-12-01 23:25

校园足球未来发展道路「一所乡村学校的校园足球发展之路」

校园足球未来发展道路「一所乡村学校的校园足球发展之路」

9月14日,西安获评第二批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

近年,西安市从社会足球、青少年足球、专业人才、场地等诸多方面发力。在青少年足球方面,创建207家足球特色学校、66家足球特色幼儿园、1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等。

华商报记者近日走访了西安市鄠邑区农村的几所“非典型”学校,它们自2015年起,在热衷校园足球的校长的带动下,探索、开展校园足球。

“随时准备踢一场激烈的比赛

只等老师一声哨响”

甘河中心学校内,绿草坪、砖红建筑和跑道的配色让人眼前一亮。

教学楼旁就是个“小七人制足球场”。正在操场进行大课间活动的学生,在校长杨石信的号令下迅速归位。上场踢球的队员迅速到器材室拿球,换上标志队伍的不同颜色的训练服,观众席的学生也迅速围着操场坐好。

教练何老师一声哨响,比赛就在穿红球服的正式队和黄背心的替补队间展开。一开场,双方队员立刻进入状态,正式队队员很快通过传切配合将球传到替补队的禁区前,却因临门一脚射得太正,被替补队守门员扑出。替补队全体队员士气大涨,不断在正式队的门前制造险情,最终因前锋的技术稍逊一筹,被正式队的后卫和守门员先后化解。

最终正式队接连攻入3球获胜。一名替补队的小队员说:“我们随时准备踢一场激烈的比赛,只等老师一声哨响。”

校园足球看校长

“校长重视是最重要的!”

比赛结束,体育老师兼足球队教练何颖学说:“今天是展示,我们一般下午和周末才训练。”

何颖学跟着杨校长干校园足球已经7个年头了。2021年8月,他和杨校长从鄠邑区石井中心学校调任甘河中心学校,现在已把校足球队建设得有模有样。

“说实话,校园足球要发展必须靠校长,这话真真儿正确。”何老师说,“你就看这操场,以前和篮球场地混用。杨校长来了后,第一时间重新划了块篮球场地。校长一重视,全校自上而下都能动起来,各方面的支持尤其资金、装备等也能很快到位。”

“就我们摸索这些年来看,在小学阶段给娃的战术思想渗透很重要,尤其是团队配合意识。比如,最初训练时,给每位队员一个足球,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逐步减少球数,创设环境让队员学习配合意识。”何老师说,“由于队员在体能上参差不齐,我们只能更强调战术思想训练。”

不过,何老师认为,开展校园足球可以提升娃们对足球的兴趣。“就是坐在场边观看比赛而爱上足球,这也是功劳之一。起步阶段谈不了专业阶段的事。”

他在采访最后特意说,还得再重复一遍,“校长重视是最重要的!”

“选取足球作为农村学校的一张名片 ”

杨校长说:“老何太谦虚了!他带出了2019年西安市唯一入选校园足球国家大阵容名单的队员——杨唐予亦。”

何老师说:“这娃是杨校长发现的苗子。2015年,我们在石井中心学校打造球队时,杨校长一眼从人堆里把这个娃选了出来。二年级时,娃就跟着学校四五年级的娃一起训练,现因足球特长被西安一所中学要走了!这孩子当时在石井镇引发不小轰动,有的娃娃被学校选上后,家长的态度也转变了不少。”

何老师介绍了另一位靠杨校长慧眼识珠、又刻苦训练、被西安“名校”相中的赵崔伟。

“靠练体育出人头地,太功利了也太难了。但作为学校,必须得让家长看到希望,才能获得家长的支持,这只能靠顶层设计来实现。”杨校长说,“2015年,教育部和相关部门修改完善《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给校园足球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作为农村学校,要和城镇学校比教学成绩难度更大,那不如借此把足球当一张校园名片打造。”

2019年,石井中心学校成为鄠邑区农村小学第一所市级高水平足球运动员训练基地。

“这确实离不开我们当年的努力,至今石井中心校一些因练足球而进入更好中学的学生家长每年在教师节时都会发来问候。”杨校长说,“学校给有足球特长的娃创造一个机会,我作为校长也开心。”

在何老师的朋友圈,记者看到一条发布于2019年12月13日的图片和文字,图片中是关于“本学期训练因一些原因暂时结束”的通知,何老师的评论则是“四五个年头没见过周末和节假日长啥模样了,明儿一定要睡到日上三竿”。

杨校长说:“练就得练出个样子。平时学业负担重,只能靠周末、放学后的时间。每次练到天黑,我还有其他几位有车的老师,开着私家车把路远的娃送回去。”

其实,他这些年几乎没休过周末。“我始终坚信,只有多踢比赛,娃儿们家才能长见识,进步才能更快。”杨校长说,“干就得干好么,要不然自己这关都过不了。”

村里来了个亚足联C级教练员

提起20来岁的鄠邑小伙魏康,杨校长如获至宝。他说:“这娃可是拿了亚足联C级证的教练员,鄠邑区怕就是这一人吧。”

杨校长说,现在有了魏康和魏恩生两兄弟的支持,他坚信甘河中心校的球队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魏康小学曾就读于鄠邑区惠安小学,用他自己的话说,因大学学了个不喜欢的专业,反而让他有时间琢磨一直喜欢的足球。“从大一起,我基本每周都会回母校上一节足球课。”魏康说,大学毕业后,筹建了一个足球俱乐部。尤其是课后服务开展以来,在鄠邑区足协、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机构的支持下,魏康两兄弟承担了鄠邑区多所乡村学校的课外活动的足球训练课。

“我爱足球,希望看到中国的足球越来越好。”魏康说,“校园足球是中国足球的基础。我和何老师想法一样,培养人才是更长远的事。就当下来说,我们更需要培养更多热爱足球的各行各业的从业者,等他们长大以后,能带着或者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踢球,这就是中国足球的希望。当然‘学海无涯苦作舟’,足球肯定不完全是‘快乐足球’。最后,希望能建更多免费的足球场地,不然孩子们也无法实践‘快乐足球’!” 华商报记者 付启梦

本站声明:以上部分图文视频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