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乒坛不老松

阅读: 35次 发表于:2022-11-28 19:57

原创 宋晓燕 感悟乒乓 2022-10-05 10:12 发表于福建

编者注:今年9月27日,厦门市乒乓球协会授予32位耄耋老人“乒乓寿星”称号,其中100岁以上1人,90岁以上4人,80岁以上27人。经作者同意,本公众号特刊发《乒坛不老松》一文,以表达对常年坚持打乒乓球的乒乓寿星们的敬意。(下图第二排左五为陈中柱老师)

艺坛不老松「乒坛不老松」

乒坛不老松

在我们小区乒乓球室里,时常可见一位白发老人在练球。他横握球拍,削、搓、挑、带,一招一式透着深厚功底。他,就是93岁高龄的陈中柱老师。

陈老师是厦门乒乓球界的元老,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曾代表厦门市参加福建省乒乓球比赛,获得男子团体、单打冠军。1993年到2000年连续8年获得厦门市老年乒乓球赛冠军,1997年还代表厦门市乒协参加全国老年乒乓球邀请赛,获单打亚军。

陈老师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曾是厦门二中语文老师,教书育人的同时,一直保持着对乒乓球运动的热爱,锻炼自己,诲益他人,早年培养出王心如、周若琦等省、市级乒乓球人才。中年时因喉疾三次大手术,不得不提前退休。但他始终坚持打乒乓球,身体也慢慢得到康复。他说,是乒乓球让他活到现在。

艺坛不老松「乒坛不老松」

退休后,陈老师经常出现在社区乒乓球室和业余比赛场上,自己练球的同时,也注意观看球友们的练球和比赛,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和球友们交流。他自身球艺高超,提出的意见准确中肯,让众多的乒乓球爱好者们受益匪浅。前不久在厦门老年乒乓球友群里,许多人得知他现在还在打球,都感慨万千,纷纷回忆当年打球时,陈老师给自己的指导和帮助,字里行间充满深深的感激之情。

如今陈老师虽然93岁了,依然活跃在我们小区的乒乓球室。他坚持每周一三五上午打球,每次练一个多小时,保持着对乒乓球运动的极高热情。对于每个来打球的球友,他经常充当陪练,削球一对三,帮助我们练习拉下旋球。他因健康原因失语,说话不方便,就专门买了一块铝合金白板,把要说的话写在上面,比如:“你的撞拉今天打得不错”,“你可以开始练弧圈球了”等等。为了更有效地指导我们,他还特别准备了手机支架,为我们拍摄打球的动作,提出改进意见。他还备有很多球拍供我们试用,体会不同性能底板和胶皮的感觉。

说起来,我从陈老师那里受益颇多。我小时候练过乒乓球,是正胶打法。这几年重拾球拍后改成反胶,正手攻球一直找不到感觉。跟陈老师练球后,他马上指出我的存在问题。在他的建议下,我改回了正胶,正手攻球的质量大大提高,效果很快在一些比赛中得到印证,受到球友们的充分肯定,也增添了我打球的信心。

施总是我们小区的乒乓高手,也经常得到陈老师的指导。每回遇到技术上或球拍器材上的问题,谦逊好学的他都会来找陈老请教。在陈老的指点帮助下,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如今他已成为市里老年乒乓球的优秀选手,今年还代表厦门市参加省运会老年组的乒乓球比赛。我们小区也聚集一批乒乓球高手,水平越来越高,今年6月,在厦门市第二届住宅小区乒乓球比赛中,我们联发五缘湾1号小区荣获冠军。

艺坛不老松「乒坛不老松」

在陈老师的影响下,小区里打乒乓球的人越来越多。小小球室里,男女老少从早到晚不停歇,常常出现争台不下的现象,一张年初才崭新进场的球桌,到年底就显得斑驳陈旧了。最让陈老师高兴的是,小区许多退休阿姨也拿起了球拍,还带着孙子来打球。有一次在球室他开心地告诉我:你看她们现在也每天来打球了。

陈老师多才多艺,个人修养极佳,在球技上、精神上都给我们带来正能量。有他在,大家倍受鼓舞激励。我们有时觉得年龄大了打不了球了,不想动了,看到他,便感觉自己还很年轻,浑身充满力量,打乒乓球的道路还可以很长。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耄耋之年的陈老师就是我们小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老和一宝,也是厦门乒坛的常青树不老松。

本站声明:以上部分图文视频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