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微察足球再看中国足球的缘起与衰落

阅读: 65次 发表于:2022-11-27 21:30

中国足球发展「微察足球再看中国足球的缘起与衰落」

2022年卡特尔世界杯正如火如荼,作为一名球迷,我们似乎更多的是在欣赏各国的激战直播,而很少会有人再想起中国足球,正如这几天各大短视频平台中老球迷和萌娃的搞笑对话“爸爸,中国队怎么没看到?”“他们没有参加”“那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和我们一样坐在电视机前看直播”……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足球貌似和中国失去了缘分,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足球最早的发源地和兴起地正是在中国。今天,我们透过足球,从历史的角度看一看中国足球的缘起与衰落。

起源

中国足球发展「微察足球再看中国足球的缘起与衰落」

众所周知,古代中国足球名曰蹴鞠。据史料记载,相传远古黄帝时期,蹴鞠就已经成为士兵训练的活动之一。《战国策·齐策一》中明文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所谓‘蹋”即用脚踢,而“鞠”就是指球。

中国足球发展「微察足球再看中国足球的缘起与衰落」

中国出土的石球、陶球等文物

对于这一记录,虽然黄帝时期社会还没有产生文字,无法直接考证,但在我国陕西、河南等黄河流域原始社会的考古挖掘中,都发现了许多石球、陶球等文物和壁画,从出土的年代都证实了中国古代足球运动有着相当久远的历史,后来经过阿拉伯人逐渐将足球传到了古希腊和罗马,从此,足球的雏形才开始在欧洲大陆出现。

发展

时至汉代,蹴鞠活动的范围已经从军队拓展到了皇室和民间娱乐活动。汉高祖刘邦的皇宫专门为蹴鞠开辟了一个场地叫做鞠城,汉武帝因为喜欢蹴鞠,专门令人作了《蹴鞠赋》给自己助兴。皇帝钟爱蹴鞠,于是大臣们便蜂拥相附,逐渐地民间普通百姓也参与到蹴鞠活动中。西汉桓宽所著的《盐铁论·国疾》中有一段记载:“里有俗,党有场,康庄驰遂,穷巷蹋鞠。”描述了当时这项活动在民间已经非常流行。随后《汉书·艺文志》中还有大量关于蹴鞠的篇幅,并进一步将其列为士兵训练的一个科目。

中国足球发展「微察足球再看中国足球的缘起与衰落」

此外,东汉时期李尤的《鞠城铭》中也有记载:“圆鞠方墙,仿象阴阳。法月冲对,二六相当。建长立平,其例有常。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其非。”,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时对蹴鞠比赛的场地规范和规则都有了非常明确的表述。

中国足球发展「微察足球再看中国足球的缘起与衰落」

汉代蹴鞠模型

汉代的鞠从准确意义上来说已经是类似今天的皮球,当时人们用毛发等填充物塞进熟皮缝制的圆球中,既轻巧又富有弹性。以上都足以证明,蹴鞠运动在汉代得到了充分的拓展和发展。

高潮

时至唐朝,蹴鞠运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王维的《寒食城东即事》、杜甫的《清明》和韦应物的《寒食后北楼作》都生动地描述了当时老百姓在室外蹴鞠的情景。由此也可以看出,唐朝在清明寒食节进行蹴鞠活动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比较重要的风俗习惯。而之所以说在唐代有了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

中国足球发展「微察足球再看中国足球的缘起与衰落」

陕西体育博物馆中展示的汉代蹴鞠、唐代蹴鞠

第一,改进了鞠的制作工艺。仲无颇在《气毡赋》这样描述:“气之为毯,合而成质,俾腾跃而攸利,在吹嘘而取实。尽心规矩,初因方以致圆,假手弥缝,终始满而不溢,苟投足志有便……”,由此可见唐朝时期的鞠已经是充气球,这项改进可以说是足球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中国足球发展「微察足球再看中国足球的缘起与衰落」

第二,规范了场地设置和比赛规则。据《文献通考》记载:“蹴鞠盖始唐,植两修竹,络网于上,为门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胜负。”从中可以看出,当时蹴鞠场地设置的是单球门比赛,改变了汉代时期双方球门、两军对垒的局面,对抗性减弱、娱乐性增强,同时对技术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了。

顶峰

蹴鞠运动发展到宋朝,可以说达到了顶峰。当时宋朝皇帝和大臣们对蹴鞠运动非常热衷,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宋太祖蹴鞠图》就描绘了宋太祖、宋太宗、赵普、郑思、楚昭辅、石守信六人在一起蹴鞠的情景。

中国足球发展「微察足球再看中国足球的缘起与衰落」

《宋太祖蹴鞠图》

据《宋史·乐志》记载,“每春秋圣节三大宴:其第一、皇帝开坐,宰相进酒…第十二、蹴鞠。…宴毕。”北宋皇宫中还专门组织了成建制的蹴鞠队,在朝廷举办的各种盛大集会上进行表演。此时,之所以说发展到了顶峰,不仅仅在活动的关注度参与度上,在鞠的制作工艺和比赛规则上同时进行了极大地改进完善。

中国足球发展「微察足球再看中国足球的缘起与衰落」

宋代里缝法制作的蹴鞠

首先,宋代随着手工业的高度发展,当时的鞠在缝制过程中采用了里缝法,这样鞠的表面没有线角,更加光滑,在重量上也规定了每鞠重量是十四两,这样使得蹴鞠运动开展得更为规范。

中国足球发展「微察足球再看中国足球的缘起与衰落」

宋代单球门踢法

其次,在比赛规则上,拓展了更多的踢法。一个是单球门踢法,也被称为“筑球”,两队隔着球门站立。全队有规定的人数,12人或l6人,根据站立的位置,各有不同的定位名称。据《武林旧事》记载,队员的名称是球头、跷球、正挟、头挟、左竿网、右竿网、散立等。关于单球门蹴鞠的方法,主要是先攻球门的一方在队员之间传球几次之后,传给次球头,最后传给球头。球头接球后,一脚踢向风流眼,然后由另一方进攻,以踢入风流眼的球多少来决定胜负。

中国足球发展「微察足球再看中国足球的缘起与衰落」

宋代无球门踢法示意图

另一个是无球门踢法,也叫做“白打”,在场的比赛者叫做“白打”场户。比赛时场地要用丝围子围起来,蹴鞠者在其中轮流踢球,以动作失误和不够规范计输赢筹数。“白打”踢法的动作花样甚多,除用足踢外,头、肩、臀、胸、腹、膝等部位均可接球。使球高起落下称为“飞弄”,使球起伏于身上称为“滚弄”。上身触球称为上截解数,膝以上部位触球称为中截解数,用小腿和脚踢球称为下截解数。由身体不同部分踢球所组成的联合动作,则称为成套解数。各类解数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变化多样、形式复杂的动作。

中国足球发展「微察足球再看中国足球的缘起与衰落」

宋代民间足球“圆社”

宋代民间成立了类似于现代足球俱乐部的组织。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把这种组织称为“圆社”或“齐云社”。球社制定了各种各样的行规和严格的内部纪律,并把成熟的表演动作教授给组织成员,每年组织一次全国性的“山岳正赛”,既是全国各社之间技艺的交流,也是确定蹴鞠艺人技术等级的重要途径。球社不仅吸引了普通艺人,而且还有爱好蹴鞠的富家子弟。当时民间谚语多有“天下风流事,齐云第一家”“不入圆社,到老不风流”等等,可见当时蹴鞠之风的兴盛和蹴鞠社团的知名度。

衰落

纵观我国蹴鞠发展的历史,蹴鞠运动的娱乐化倾向在汉代便已开始。刘邦即帝位后,把父亲接到长安,他父亲住在皇宫里闷闷不乐,因为他父亲在家乡的朋友“斗鸡蹴鞠,以此为欢,今皆无此,故不乐”。于是刘邦“作新丰,徙诸故人实之。太上皇乃悦。”这正是汉代蹴鞠娱乐性的表现。

中国足球发展「微察足球再看中国足球的缘起与衰落」

随着封建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热衷于从娱乐的角度欣赏这项运动,而宋代出现的“圆社”正是在适应了这种社会潮流的情况下产生的。而且“圆社”订立社规,规定参赛的人数、比赛规则等对蹴鞠的发展都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但中国自古以来是以农耕民族为主体的国家,这一特点就注定了“上层文化的表现也必是和平的、稳定的、保守的、知足的”。因此,蹴鞠在经历了汉魏晋南北朝抵御外族入侵的时代后,如气功、武术、秋千等健身项目一样逐步向以个人为主体的方向发展,进行锻炼和比赛。人们注重的是欣赏其表演的高超技艺,并不以进攻和击败对方为主要目的,这就注定了中国近代蹴鞠无法跟上国际足球这样以激烈的身体对抗为主的运动,从而慢慢淡出了世界舞台。

本站声明:以上部分图文视频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