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大连高校里有这样一对乒羽侠侣

阅读: 58次 发表于:2022-11-27 12:57

朱李华和李佳夫妇。

文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刘爱军 图 受访者提供

“太遗憾了,没能帮师兄朱李华拿下全运会冠军!”2009年全运会男双决赛后,广东选手、奥运冠军傅海峰的一声叹息,让多少羽球迷黯然神伤。然而,谁又能想到几年之后,他的这位师兄偕同妻子、著名乒乓球运动员李佳落户大连高校。二人言传身教,倾囊相授,成为助推大连羽毛球和乒乓球运动的重要领军者。几天前,记者采访了朱李华、李佳夫妇。

一时的搭档

一生的兄弟

“当年的全运会是我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战,傅海峰知道我打完全运会就退役了。”多年后,朱李华回忆说,“我当运动员时,和傅海峰拿过全国锦标赛团体冠军、男双亚军,但是从来没有拿过全运会冠军,而且当时我们广东队历史上也从来没拿过羽毛球全运会男子项目的金牌,所以,拿全运会冠军不仅是我和傅海峰的心结,也是广东羽毛球男队的心结。”

虽然是赛会的头号种子,但是朱李华离开国家队已经三年了。在省队,无论训练还是对抗都不能与国家队同日而语,输给当时如日中天的蔡赟和徐晨也是意料之中。傅海峰的一声叹息为这场最后之战画上句号,也折射出朱李华与傅海峰的兄弟情深。

2001年,和傅海峰首次搭档,就在全国锦标赛中获得团体冠军和男双亚军,双双进入国家队男双大集训,集训三个月后,朱李华、傅海峰组合在稍后的丹麦公开赛上亮相,进入前16强,成为低谷中的中国男双为数不多的亮色。之后,他们却被遗憾拆对。

“我和傅海峰一直是好兄弟。”朱李华说,后期傅海峰一直在北京,但傅海峰广州家里的小情大事,都是他和原来队友几个人亲自经办,包括照顾老人、协调队里的一些事情。“他爸妈对我就像对自己的亲人一样。”去年年末,朱李华和夫人李佳创办了佳华乒羽俱乐部,特邀好兄弟傅海峰为自己站台,傅海峰只说了一句话,没问题,必须到场。

当国家级健将

遇到国际级健将

2009年,退役后的朱李华回到广东队担任教练。他的伴侣、辽宁籍著名乒乓球运动员李佳,刚好从日本打球回国。劳燕怎能分飞?是留广东,还是去辽宁?在一番折腾性选择后,2012年,二人接受了大连交通大学的邀请,一起来到大连,负责训练学校高水平的运动队。

提起自己的媳妇,朱李华说:“论运动成绩,李佳比我厉害,人家是国际级健将,我是国家级健将,世界前三名才能是国际级健将。”来自锦州的李佳,曾和稍长一点的王楠、年龄稍小一点的郭跃,一起撑起强大的辽宁队;在国家队9年,李佳和李菊搭档获得47届世乒赛女双季军,获得过世界乒乓球联赛冠军。

比起老公朱李华广东暖男的性格,妻子李佳干脆飒棱,她说:“离开国家队后,我去日本打了六年球,我只打球,不教球,要是高兴了,就教教他们。”

在国家体育训练局,“乒羽结合”的成功案例不多,“乒羽侠侣”朱李华和李佳却是成功的一对。朱李华说:“国家乒乓球队和国家羽毛球队都住在天坛公寓,共用一个食堂,去训练馆坐一辆大巴车,大家彼此熟悉,再加上朋友介绍,发生恋情也就自然而然了。”

几天前,在羽毛球馆里,记者看到朱导和李导的小女儿。小家伙儿刚22个月,拎着羽毛球拍在场边扎巴扎巴走,李佳说:“有时她还舞弄乒乓球拍,也不知道到底想学啥?”

任教大学

严格风范不变

告别叱咤风云的竞技场,前往高校授艺以人,这是当下许多高水平运动员的一条转型之路。朱李华说:“现在运动员退役后,或者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或者回归本行当教练,或者进入高校任教。我个人认为,大部分运动员长期在高强度训练比赛环境里,比较单纯,一些运动员进入高校任教也是非常合适的,像女单的王仪涵在华东师范大学当老师,小师妹、大连人孙瑜在南方科技大学任教。”

大学校园里,学生们都个性十足,所以,运动员从教练到老师的转身不一定“华丽”,需要时间,互相适应。记者曾看到一个网帖,是一个自称是大连交通大学的学生在倒“苦水”,大意是本以为朱李华老师的课好混,容易过,没想到差点挂了。朱李华一听这事笑了:“我对学生要求是挺严格的,这也是为他们好,不存在难为谁。”

朱李华上体育课常常考问学生:“你们猜我多大年纪?”听了五花八门的答案后,朱李华说:“我是70后,大你们快两轮了,我能完成的动作,你们肯定也能完成。”

朱李华告诉记者,“有一些学生体质有点差,不经过锻炼就来考试,肯定过不了。我就让他们每次上课跑五圈,让他们一点点提升能力。锻炼16周后,绝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完成考试。当然,如果学生迟到、翘课,上课还玩手机,还期望考试及格,那甭想了。”

妻子李佳现在是交大乒乓球队的总教练,多少有成绩的压力。在她的指导下,大连交通大学乒乓球队曾经与北大等老牌球队较量,曾经获得全国大学生联赛第五名的好成绩。朱李华笑称,运动员的适应能力是最强的,在高校当老师也一样。

小孩子学球

贵在坚持

闲暇时间,朱李华和李佳为慕名前来的小羽毛球迷和小乒乓球迷进行培训。这几天,朱李华教练心情大好,因为一个经他指导的男孩子通过体育特长,考进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朱李华说国内一些著名的高校都有羽毛球、乒乓球项目特招生,这为一些有运动才华的学生打开了一扇大门。

越来越多的小孩子开始跟着朱李华学习羽毛球。曾有一个家长咨询说孩子现在初一,以前没打过羽毛球,想练两年,能通过特招进某重点高中吗?朱李华说,“这根本不可能,羽毛球是对抗项目,必须从小打下深厚的基础,一两年根本打不出来。”

李佳说,小孩子学球,家长一定要有耐心,要坚持住,不要太计较胜负,觉得孩子一两次输球了,就没耐心了。“孩子学球有厌倦期、疲劳期,这很正常,这时家长一定要帮孩子平稳度过。”

前几天,一件事感动了李佳:“上周刮台风下大雨那天,一位爸爸顶风冒雨把一对双胞胎孩子准时送到球馆,那位爸爸说了一句‘小时候不受苦,那还什么时候受苦’,太感动我了。”这让李佳想起小时候,冰天雪地里,爸爸骑着自行车载着她去学乒乓球。

“专业选手愿意同业余选手打球吗?”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朱李华、李佳夫妇。

“愿意呀,我们知道控制就可以了。”夫妇俩说。

在一个羽毛球微信群里,打球英雄帖第一位是“华华”,这是朱李华发的帖:“来来来,大家一起打打球。”

本站声明:以上部分图文视频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