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民国时期四川足球运动的兴起

阅读: 58次 发表于:2022-11-25 18:39

陶维义和广益中学球队

1901年,汽笛长鸣,轮船正准备靠岸停泊。一个长相英俊的25岁英国青年受英国教会组织派遣,从伦敦来到重庆。他从箱子里拿出只足球,心情复杂……

他就是陶维义,1876年出生于英国伦敦,曾在皇家空军足球队当前锋。他大哥陶维新是英国“公谊会”著名传教士,清光绪十六年(1890)进入四川重庆,后在成都青龙街创建福音堂,建立四川“公谊会”年会。陶维新要陶维义到重庆办广益中学。陶维义只好依依不舍地放弃了参加国家队(英国当时是世界冠军)的梦想。

民国时期四川足球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民国足球历史

青年陶维义(左)和大哥陶维新清末在四川

陶维义不曾想到自己由此成了在四川传播足球运动的开山鼻祖。他手中捧得那只球,是出现在四川的第一个正规足球。

民国时期四川足球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民国足球历史

1903年中国西南地区第一个正规足球场修建

陶维义在黄桶垭创建了“广益中学”(前身名广益书院,1949年以后更名为五中)。1903年,长江南岸文峰塔下,中国西南地区第一个正规足球场建成了。巴蜀大地首次响起龙腾虎跃踢足球的哨笛声……

陶校长从英国带来不少足球、球鞋、球衫,兼英文教师并任足球教练。原广中学生熊正贵、文复阳老先生1985年回忆:那时全校四个班,陶校长在每班组织两个足球队,每个学生必须参加一个队,训练很严格。陶维义单枪匹马地示范各种动作,精湛的技术令学生们大开眼界。

初建的广中校队经过苦练,陶维义认为“可战”了。1909年的一天,决定与在长江停泊的英国舰船体尔队和威京队比赛。赛前,陶维义着重讲了比赛纪律、运动道德等要求。首次与高鼻子“强敌”对抗,学生娃难免紧张。哨笛响后,广中校队“呀呀”呐喊,如初生牛犊。结果踢成二平,算出师不羞。此后每月比赛二三次,互有胜负,连天下大雨也照样进行……这大约是四川最早的中外体育竞赛了。

1924年,留学英国归来的杨芳龄任校长。他配合陶维义,更重视足球运动,将其从中学普及到该校附属小学:小学生踢小皮球,初中生开始踢小足球,高中生踢十八瓣的英制标准足球。班有班队、级有级队、校有校队;有的起名“和声”、有的起名“强毅”……1931年以广益中学为主组建的足球队,代表华西区(云、贵、川、青海)参加在武汉举行的全国足球分区赛,荣获亚军(华东区获冠军)。

广益中学足球队在民国期间多次打败英国、法国和美国的军舰水兵足球队,被视为中国体育佳话。

1933年的一天,英舰“塘鹅”号足球队高大魁梧的水兵们来到广益球场,激烈比赛开始。“塘鹅队”职业球员多、身强力壮;广益球队拼搏激烈。开战几分钟,广益队就首先进一球。英方出师不利,比分从1:0升到4:0,越输越慌,好容易打了几个险球,不是被球门李平西抱住,就是被托出界外,或是被广益球员一脚解围……气得英兵球员唉声叹气。广益中学一群十几岁的娃娃,竟以7:0的悬殊比分大胜!

英兵球员并不甘心,连续六个周末同广益足球队赛球,各有胜负,双方越打越亲密了。“塘鹅”号舰长为表示友谊,特地从伦敦买了一只高约尺许铸有英文的压力式铜钟赠送广益中学留念。据重庆南岸区体委的王万国、李福祥回忆:这只钟一直保存到1966年前还在。

民国时期四川足球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民国足球历史

1937年的广益中学足球队(出自:《四川体育史料》1984年第4期)

1937年,陶维义61岁,离开重庆退休回国。登船离别时他依依不舍,潸然泪下……这位足球传播者回到英国定居,1956年逝世,享年80岁。

此后杨芳龄主持广益中学校务20余年,培养了上百名运动员。不少运动员入主四川足球队,参加过1933年后多届中国全运会。新中国成立后,广益中学足球健儿有的担任了省、市足球教练,有的担任了大学老师。

杨森和“九五”足球赛

四川旧军阀杨森,广安县龙台寺人,一生酷好体育,喜好太极拳、舞剑、骑马、射箭、球类。1924年后,他驻防万县,统辖川东一带,广泛开展体育活动,军队、学校、社会上都成立有足球队。当时列强商轮、军舰在长江内河任意横行。1926年9月3日,英国商轮“嘉禾”号在四川忠县(今重庆忠县)江面,浪沉杨森部军需木船一艘,淹死官兵数人,损失饷洋一万余元……杨森大怒,派宪兵将英轮扣留于万县陈家坝码头。9月5日,英方由宜昌调来军舰一艘炮轰万县城,烧毁房屋5000余间,死伤军民1000余人,损失达5000万元以上……这就是四川近代历史上有名的“万县九五惨案”。

民国时期四川足球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民国足球历史

杨森

1928年秋,杨森为纪念“万县九五惨案”,约集万县各界足球健儿成立“九五足球队”,与第一次停靠万县码头的英国“白雀”号军舰水兵赛球。“白雀”号扬言:“我们白雀队球艺高超,打完了中国长江沿岸城市,从未遇见过对手!”

杨森本欲雪耻扬威,谁知出师不利,足球队以0:1输了。杨森气得吹胡子瞪眼睛,说:“我们万县几十万人,打不赢小小英舰?”当时就读万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任校足球队长的何健康战败回校,愤懑不平。于是约集同学向学校申请,以省立第四师范足球队名义,要再与英兵决一雌雄,学校大力支持。英文老师夏时长写下邀战信,亲自送到英军舰“白雀”号。酷爱足球的英国水兵也愿应战,高吼“OK!”

两周后,万县西较场笛声再度响起,双方拼搏激烈。战至13分钟,中方前锋5号在禁区举足劲射,球应声落网。中方军心大振,终场前五分钟前锋7号又砰地射进一球,终以2:0大败英兵,夺得银盾一座、英国足球一个……全场中国人掌声雷动、鞭炮齐鸣,“省万师足球队”从此名震川东。

赛后双方合影留念。从照片上可看到双方运动员相互混杂,友好地或蹲或站。由于都穿一模一样的宽条格球衣,需仔细分辨才能认出是中国人还是英国人……小小足球把两国运动员的敌对距离缩短了。不久省四师足球队再与“白雀队”比赛,又以2:0获胜。

1925年杨森任四川“督理”,常以“杨森说……”式样的木牌立于各处。如“杨森说,打牌壮人会打死,打拳、打球弱人会打壮!”足球等现代体育运动在四川开展,杨森曾起推波助澜的作用。1928年杨森率部进驻他的家乡广安县,在广安北门外让工兵修建了一座大体育场,体育场进口,杨森亲笔书“体育救国”四个大字。杨森在广安开了两届“川北运动会”,邀请成都华西大学足球队、重庆足球队等参加,对川北体育运动开展起了不小作用。

民国时期四川足球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民国足球历史

1928年万县省立四师足球队与英国水兵“白雀”队摄影留念 (出自: 《四川体育资料》1983年第2期)

1932年8月初,杨森20军的37名运动员组成足球队、篮球队、排球队,由张理焱率领远征武汉、南京、上海等城市,进行了大小30余场比赛。在宜昌、汉口等大获全胜。在上海,代表国家队水平的上海队先是不愿同区区20军球队比赛。比赛结果却互有胜负,他们这才对20军球队刮目相看。

这次20军足球队远征,扩大了四川足球运动的影响。1933年,20军足球队代表华西(中国西南)地区参加在武昌举行的全国足球分区赛,获亚军。

1938年,杨森率部在湖南平江参加抗日战争。他在平江城边汨罗江畔修建体育场,举办了一次运动会。比赛项目有足球、田径、国术、负重赛、武装赛、骑马渡河等。比赛正热火朝天进行时,日本飞机前来袭扰。杨森布置机枪射击,说:“这就是体育配合军事!”

杨森到台湾后任“中华体育协进会”理事长,70岁还能开飞机,96岁老死台北。

民国早期的成都足球运动

成都市最早的足球场,要算文庙西街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修的那一个。

清宣统二年(1910),美国人谢安道(美国春田大学毕业生、牧师、体育家)来成都,在文庙西街挂起成都基督教青年会的招牌,宣称:“青年会为教会之枢纽”,并以发展“德、智、体三育为宗旨”。谢安道等人购下文庙街附近数十亩土地,修建了成都近代第一个正规足球场,还有网球场、羽毛球场、克罗克球场。1911年前后,谢安道派教徒到附近的铁道学堂、成都联合中学(现石室中学)等大力宣传,要青年学生到该会踢足球、看体育杂志及宣传“西洋体育”的幻灯片,参观洋人每周两次的球类比赛……

1913年,谢安道与四川督军胡文澜协商,将旧桌台衙门后面百余亩地皮(即现在春熙路北段及南段的地方)占下,除修建基督教青年会会所,还修建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排球场、乒乓台、弹子房、浴室……以后又建修了一座体育馆(后改为大华电影院)。市民去运动或洗澡,要出钱购票(会员打折优待)。同时这里还卖美英制造的足球、篮球、排球、运动服装、跑鞋及运动书刊。青年会还开办体育“可奇”班(即体育指导员训练班),由华西大学洋人任教,传授足球等体育运动的知识……这些,客观上促进了现代体育在四川的传播。

民国时期四川足球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民国足球历史

1910年美国人谢安道(中排右1)、霍德进(中排右2)和杨国屏(中排左1)、 杨少荃等在文庙西街

少城公园(现人民公园)也修起有足球场的体育场。当时有“竹枝词”写道:“丝管东墙聒耳嘈,打球人集笑声高。横生一种郊原趣,短短篱边夹竹桃。”(《成都少城公园竹枝词》)“公园啜茗任勾留,男女双方讲自由。体育场中添色彩,网球打罢又皮球。”(《社会怪现象竹枝词》)陈毅元帅和曾任国家主席的杨尚昆,青少年时代在成都上学,课余都爱到少城公园大操场“踢坝坝足球”。杨尚昆踢球前先去“鹤鸣”茶铺买一碗“报到茶”,给“堂信”打个招呼就离开,赛罢返回“鹤鸣”,买一盆热水洗脸,再端起凉冷了的酽茶一边细品,一边“侃”球经……

1924年后,成都高等学堂不少,足球活动已很普及。几乎每天,少城公园公共体育场等地都有足球赛,周末周日更多。只要有两三人说一声:“分开比赛,愿意来的站出来!”不管相识与否,凑足人数就开踢。两队比赛结束,场外又组织两队上来。

民国时期四川足球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民国足球历史

民国早期的华西足球队

1925年4月在成都西较场举行的四川省运动会中,足球比赛已是重头戏。1925年后,足球规则由上海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译成中文,流传进四川,成都足球比赛逐渐正规化,阵式一般是用五三二。1926年至1927年间,成都高等院校的足球师生约40余人组成了“西川足球队”,准备同华东、华南足球队一争雌雄……“绿茵场上好汉多、成都足球誉巴蜀”,成都已成足球高手云集之地。

华西坝上的华西协合大学,是由毕启、启尔德和陶维新等西方传教士筹建,1910年正式开办的。“华大”足球开展得很早,有五个草坪球场,以华英足球场最大。典雅的钟楼旁、小桥流水边、青幽幽的绿茵场上,生龙活虎踢球的中国学生、高叫“OK”的碧眼高鼻子洋人……组成一幅优美图画,给古老封闭的成都带来不少生气。

华西坝足球场虽然正规,但早期也是一味乱踢。比赛中犯规动作满天飞,挤撞冲抢凶狠,“拼命三郎”甚多。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都地区著名足球代表队是“华西大学校队”和四川大学代表队,其次是“工业专门学校足球队”。成都高等学堂、岷江大学、储才中学组成的“联合足球队”也名声较大。

“少城足球队联队”则由上述球队的优秀队员组成,与“华西大学校队”旗鼓相当,经常胜负难分。

1941年,四川大学体育主任宋君复教授,邀请华西坝上几所大学的体育主任开座谈会,建议学校间开展球类比赛……于是各大学足球等球类比赛频频开展。1940年成都市体育会和四川省体育会相继成立,在少城公园办公。公园内则经常举办市运动会和足球赛、篮球赛。

民国时期四川足球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民国足球历史

少城公园的足球场最受学生们喜爱

民国时期四川足球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民国足球历史

中国优秀足球运 动员和领导者李惠堂

1942年,四川足球运动欣逢盛事。以生产“万金油”发财的华东资本家胡文虎两兄弟,组织“东方足球队”来重庆、成都。该队除拥有大名鼎鼎的“亚洲球王”李惠堂外,还有代灵经、孙思锦、侯云生等全国足球名将……该队在重庆与“广益学堂”校队等作表演比赛。到成都,与四川大学、金陵大学、华西大学等组成的联队举行了五场比赛。

球迷蜂拥而至,热闹空前。华西坝华英球场,三层看台都挤满了人……“东方足球队”不留情面,以12:0大获全胜,李惠堂一人射进9球”。正式比赛后,双方还在少城公园足球场作表演赛。成都队虽输了个“大光头”,但通过这次比赛,成都地区足球运动掀起了一次高潮。

风靡全球的现代体育项目——足球,就这样以成都和重庆为中心,在古老的巴山蜀水传播开来。

本站声明:以上部分图文视频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