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北欧特产詹代法则赐你平等满足又赐你永远别出头

阅读: 14次 发表于:2023-08-01 19:41

北欧特产詹代法则赐你平等满足又赐你永远别出头

很长一段时间里,第一世界国家都把北欧视为一本解决疑难杂症的答案书,什么样的家居设计最时髦,看看北欧风怎么做的;城市转型何去何从,哥本哈根模式参考看看;国民生活不幸福活着没意思,幸福生活的秘诀 Hygge 了解一下。

他们有极简设计,有最宜居的城市,最健全的福利制度,在居民满意度/幸福感排行榜上常年霸榜,拥有“别人家孩子”的全部光芒,可他们的形象却又如此模糊,来自各种道听途说的拼凑——据说每个人都洞悉幸福生活的秘诀,却又有着全世界最高比例的抑郁症患者,他们喜欢聚会,同时又是知名社恐……他们到底有什么特别的?

事实上支配整个斯堪得纳维亚地区,既定义又让他们备受折磨的,是一个每个北欧人都有切身体会,却不怎么为外人所了解的秘密,这个秘密的名字叫“詹代法则”,它是北欧人的性格密码,福利国家的社会心理基石,同时也被一些人认为是北欧令人乏味的平庸主义的罪魁祸首。

“詹代法则”(The Law of Jante)是由丹麦裔挪威籍小说家 Aksel Sandemose 在他 1933 年出版的讽刺小说《难民迷影》里首次提出的,作家在书里虚构了一个以自己的家乡尼克宾(Nykøbing Mors)为原型的名叫詹代(Jante)的丹麦小镇,这是一个典型的丹麦社区,小镇居民彼此之间不成文的要求就是日后的“詹代法则”,包括以下十条内容:

1. 不要觉得你有什么特别的。

2. 不要觉得你和我们一样好。

3. 不要觉得你比我们聪明。

4. 别想着你比我们要优越。

5. 不要觉得你知道的比我们多。

6. 不要觉得你比我们更重要。

7. 不要觉得你特别擅长什么事儿。

8. 别想取笑我们。

9. 不要以为有人会在意你。

10. 不要觉得你能教训我们什么。

在小说里还有一个被视为“詹代法典”的第 11 条:不要以为我们对你一无所知。

依据这套准则,做出超乎寻常的举动、不循规蹈矩或是公然展示自己的个人抱负都是不妥的。任何违背这些法则的 Jante 镇的居民都会引起其他人的怀疑和敌意,甚至被视为对集体所维持的和谐一致以及社会稳定的威胁。

詹代法则不是作家的发明创造,而是对丹麦强调集体而打压个人成就的小农传统的一种过于精准甚至略带刻薄的概括。不仅丹麦人,詹代法则在丹麦之外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挪威人很熟悉它,在瑞典也对维系社会常态起着重要作用。

到现在还有批评家在报纸上言辞激烈地指责詹代法则带来的恶果,《哥本哈根邮报》的记者 Christopher Follett 在 2016 年写文章说它是丹麦人身上的集体主义幽灵,是把天才变成庸人,把一个国家变得沉闷无趣的根源所在——《经济学人》曾经提出过衡量一个国家无聊程度的打哈欠指数(Yawn Index for boredom),幸福指数最高的丹麦在这项指数中也是名列前茅,一度登顶。 Follett 认为,詹代法则的核心说的是智识也不会让你变成一个更厉害的人。

经典电影《第三人》(The Third Man,1949 )里借角色之口也发表过对北欧国家怒其不争的看法,他说:“意大利在波吉亚家族的治下备受战争、恐惧、谋杀和血腥事件的煎熬,但是却诞生了米开朗基罗达芬奇和文艺复兴。而瑞典呢,人们彼此关爱,有五百年的民主和平的瑞典又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只有布谷鸟钟。”

詹代法则就像是北欧版的“高大罂粟花综合征”或者“枪打出头鸟”,在一个集体里人人都知道你的事,人人都对你应该怎么做有自己的看法,一切想要冒头的企图都会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但这一切似乎都已经是过去的事了,它是上个世纪作家笔下的“国民劣根性”,时隔这么久,在丹麦已经给世界贡献了乐高、嘉士伯,瑞典有 spotify、有宜家的如今,这个过期幽灵对他们的国民还起作用吗?

“Screw Janteloven” 去他的詹代法则

北欧特产詹代法则赐你平等满足又赐你永远别出头

人们宣称他们已经摒弃詹代法则了,至少在我们能搜索到的信息中如此。

Monocle 专栏作家、《北欧:冰与火之地的寻真之旅》(The Almost Nearly Perfect People:The truth About the Nordic Miracle)的作者 Michael Booth 说,今天当你和丹麦人提起詹代法则,他们可能会翻一翻眼睛,深深地叹口气,表示那都是过去的落后现象了,现在已经绝迹。

当 Booth 来到詹代小镇的原型尼克宾,试图寻找一点蛛丝马迹时,甚至只找到一个略有些牵强的证据——他发现当地店铺名称都非常平淡,“理发店的店名是干巴直白的‘理发’,酒吧就叫‘酒吧’,买衣服鞋帽的商店大胆地吸引路人的注意力,用了个眼花缭乱的名称,也无非是‘衣服鞋帽’,书店叫 Bog Handler,意思是’书商’”。Booth 认为当地人不肯为自己的生意取个响亮而个性化的名号,是仍然活在詹代法则的约束之下的具象痕迹,但考虑到小镇规模小,如果只有一家从事某个行当,不用取名以示区别也并不奇怪。

在社交媒体上,当丹麦年轻人想宣布他们做过的一些很棒的事或者收获的成就时,会开始加上 “Screw Janteloven” (去他的詹代法则)的 tag。在挪威有人甚至为詹代法则竖了一块墓碑,宣布它们已经在 2005 年寿终正寝了。

看起来人们真的已经告别詹代法则,但如果做进一步的观察你会发现,它是根植于北欧文化当中的,并且以另一种面貌仍然约束着人们,甚至还是以互相勉励的方式。

在启程去丹麦之前,我在 B 站上看到一个在北京留学的丹麦女孩讲起她“能在中国做但在丹麦不行的五件事”,其中之一是给手机配一个 blingbling 的手机壳,因为在丹麦使用形状特别色彩丰富的手机壳是会被人侧目的,人们一般不会用手机壳,或者只用极简设计的手机壳。

一个绝佳的詹代法则受害案例,“你得时刻小心别让自己太显眼”,我设想当被问及詹代法则时人们多半会有类似的牢骚,但实际结果有些出人意料,并不是“詹代法则害我们没法表达个性,追求个人成就”,而是“它教会我们成为低调谦逊的人”。

“你不比别人好,所以不要炫耀”

北欧特产詹代法则赐你平等满足又赐你永远别出头

当我们来到丹麦,在哥本哈根和欧登塞随机采访人们关于“詹代法则”的看法时,几乎每个人都会随即露出一个“啊你说詹代法则啊!这事儿有点不太好说”的表情,继而给出一个大致相同的回答,在他们看来,詹代法则主要是一个“你不比别人好,所以不要炫耀”的处事原则。

在哥本哈根刚刚兴建不久的创意市集 Raffen 兼职做塑料制品回收再利用的 Von Plast 告诉我们,“在丹麦吹嘘自己是很不礼貌的,这就是詹代法则的核心,你不能到处跟人讲自己在某方面干得还不错,因为总会有其他人来挑战你的看法的,尽可能保持谦虚总是不会错”。

他也同意詹代法则仍然在丹麦人的日常中发挥作用,比如“在丹麦报纸的商业板块,你会看到关于商业领袖们的报道里他们总是更多强调自己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如何建立不错的社交关系,而不会像其他国家的 CEO 们那样大谈自己的商业成就,以及将来打算如何赚更多的钱”。

炫耀财富状况尤其是大忌,在港口晒太阳打发自己夏季假期的 Annabell Pejah Bennekow 解释说,“你不能显示出你很有钱或者很成功,否则人们会觉得你肯定做了什么不遵纪守法的勾当才得到这些,在丹麦这个以税率高贫富差距小闻名于世的国家,每个人都赚得差不多,机会也差不多的地方,为什么你能比我得到更多?”即便是皇室也要被詹代法则所约束,如果他们在 instagram 账号里晒奢侈品什么的,就会被指责“挥霍纳税人的钱”。当然你不是不能有雄心壮志,靠自己的努力积攒财富,只是有一条,“Never show off”。

不单是丹麦本地人如此解读詹代法则,欧登塞旅游局的小玮是几年前留学丹麦并留在那里的中国移民,她对詹代法则的理解是因为“你不比别人好多少”,所以丹麦没有炫富或者炫耀这一说,每个丹麦人内心都很谦虚,生活得很自足,哪怕是别人比自己好,也会想“TA 不比我好多少”。

丹麦建筑中心(DAC)的资深项目经理,研究单车文化和城市规划的 Anne Katrine Harders 解答了我的疑惑,她说,我们现在使用“詹代法则”这个词的方式与它最初被提出来时也许很不一样了,最初它包含十个具体的规则,但现在如果你随便问一个丹麦人,ta 很可能并不知道这些规则的不同(确实)。其中被强化的一条是不要觉得你比我们更厉害,不要吹嘘你自己,不要炫耀你住哪,买了啥,你的阶层、你小孩的智商等等。

每个人都还是有自己不用言明的地位标志,只是在丹麦它和财富的关系不大,而更多是关于你的生活方式。比如在哥本哈根,骑一辆 cargo bike (前面加装婴儿车的自行车)送你的小孩去幼儿园是一个地位象征,说明你来自哥本哈根,你保持了低调,还顺便保护了环境,做出了对自己和你的小孩来说最明智的选择,而拥有一辆昂贵的汽车则不是。

我们聊天的地点位于哥本哈根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新港附近,Harders 说如果在这附近或者她生活的区域开车都是很丢脸的,“会显得我超蠢”。她的一位本地朋友之前因为工作地点的关系买了一辆车,就被笑话了很久,人们觉得,生活在哥本哈根却不得不开车出行,简直蠢爆了。

在 Harders 看来,眼下这种让人保持谦逊的“詹代法则”挺好,她其实正打算写文章提倡它,因为它正处在一个被其他国家的文化,比如美国梦,所挑战的时期,现在有很多人说我不想被詹代法则约束,我要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我向想世界展示我是谁。但她觉得这事得小心,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人们懂得彼此倾听比不断地谈论自己要有益处得多。

但这和我们一开始所介绍的那十条狭隘糟糕的规则也相差太多了,为什么詹代法则会从最初具有批判意味的反讽变成了斯堪的纳维亚人自觉守护的文化规范了呢?

没有谁在社会制度的层面享有特权

北欧特产詹代法则赐你平等满足又赐你永远别出头

一位挪威政治家兼教育顾问 Kim Orlin Kantardjiev 说,尽管最开始被提出时是被讽刺的对象,但詹代法则在现如今学校的教育中被视为一种鼓励团队合作的社会规范,因为强调个体让位于集体利益,北欧地区的平等和睦也被归功于它。

当被请求讲一个关于詹代法则的例子时,在女王桥附近散步的奶奶 Lis Poulenc 回忆起 8 岁的暑假,她被父母带去日德兰半岛玩,那里经济相对落后,作为一个首都女孩,她被父母告诫说你跟他们没什么不一样,不要嫌弃当地人,要和他们友善地交流,尽管因为口音不同,她半个字都听不懂当地人在说什么。

我们在哥本哈根的向导 James Li 是上海人,移民丹麦 20 年,在我们参观路易斯安那现代博物馆时顺手举例说,詹代法则意味着没有人有特权,即使此时女王和我们一起参观,也要排队进场。

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谁在社会制度的层面享有特权。这种对于平等的信念体现在社会福利上确实是很令人安心的,你得到的教育机会和待遇是平等的,你在医院看医生的时候也会得到公平的救治,大家都一样。

它甚至可能还是丹麦等国家在幸福指数得高分的原因之一——在 Quartz 的一篇报道中,旅居哥本哈根的临床医师 Lindsay Dupuis 说,“大家都一样,你没什么特别的”,让人们降低期待,只要达到平均值就能得到满足,而不要求更多,如此一来如果碰巧得到了超过平均值的东西,就会感到特别高兴。

丹麦人都是从小就在詹代法则的规则下成长起来的。Kay Xander Mellish 在自己关于“在丹麦养孩子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的播客里说:

丹麦的学校致力于营造一个没有竞争的环境,他们没有尖子生奥数班精英教育,在孩子十五六岁之前没有标准化考试和成绩评比,如果小朋友在某一门功课上表现突出,他的任务就是帮助其他学得没那么快的孩子。孩子的社交生活才是重中之重,学校关心他们有没有交到朋友,在班级里和同学们处得好不好,并且相信如果他们对学校里的社交氛围感到舒适,就会更乐于去上学,学习成绩也会相应提升。

也没有谁真正拥有特立独行的自由

北欧特产詹代法则赐你平等满足又赐你永远别出头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当你越是想要摆脱它的影响时,越是能意识到它在你心中扎得有多深。博客女孩 Renate详细描述了自己是如何努力对抗詹代法则的心路历程: 她用在卧室墙上挂起自己的画的方式来实行反叛,但刚开始心里忐忑总想把画拿下来,因为担心别人认为她觉得自己画画很好。直到后来她告诉自己“我确实就很会画画啊”“So,screw you,Janteloven”。

还有她的博客,当第一次有广告商来找她合作时她特别高兴,立刻和男朋友分享了喜悦,但当听说男朋友把这件事告诉了朋友的时候,她又体会到 Janteloven 带来的芒刺在背的感受,忍不住不停质问自己“万一旁人觉得我自以为自己完全配得上这些合作怎么办?我是不是骄傲过头了?”

当你把自己的位置从法则里的塑造集体意志的“我们”转换到试图特立独行的“你”那里时,恐怕才能体会到詹代法则带给人们的社交压力,一种略带强制性的平等。

比方说,丹麦人人都会参加一些业余的运动项目,如果你对丹麦朋友说自己从来不运动,他们会非常吃惊,然后会非常好心并且持续邀请你加入 1000 种不同的运动。每个人都认为你应该要运动才好,并且觉得你理应要加入一项随便什么运动成为像他们一样“正常”的一份子。

另一个例子,丹麦似乎有一些国民必备日用品,比如 Kahler 的花瓶,PH 的灯,人们的穿衣风格也很像,如果你是一个女孩子,你多半会有一个紧身牛仔裤配黑色皮夹克、穿运动鞋、扎凌乱丸子头的造型。这些也都没什么不好,每个国家都会有人去追逐同样的东西,但在丹麦,这意味着你几乎很难看到与众不同的人,在丹麦西部生活的美国人 Allison说,她甚至可以数出来自己在丹麦见过的有鲜艳发色、穿着惹眼、或是有特别文身胡须的人的数目,每个人都致力于让自己不要显得很不一样。

当地人习惯于从“你没什么特别的”推出“所以你不应该炫耀”,但其实重点不在于“不要炫耀”,而是“不要把注意力吸引到你身上,万一被发现自己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岂不是很丢脸”。

我们在欧登塞的司机 Kjeld Meiling 说,如果你想做点小生意,身边的所有亲友极有可能会不断泼你冷水,会质疑说你以为你是谁,凭什么你觉得你能行。

Skjoldemose 庄园的女主人 Desiree 就经营了一个这样的小生意,她在自家庄园接待旅行团,教人们制作黄油曲奇,并且在自己农场上建造了一个规模不小的高空攀爬和滑索营地,有不少中国游客会把这里当做他们在游览安徒生故乡欧登塞线路中的一站。但 Desiree 从来没有跟自己身边的亲戚朋友谈起过这项生意,“你不能自己说看我做得挺不错吧,也不能表现得很高兴,只有当他们自己发现你做得不错时才会认可你,否则,你就是一个招人嫌的异类。”

“詹代法则不是我们习得的,它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Desiree 说,“我们并不为此感到骄傲,一点也不,我们甚至也会取笑它,但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它的受害者”。

插图:郑舒雅

本站声明:以上部分图文视频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