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纳粹对德国犹太人的经济歼灭战掠夺产业迫使他们流亡海外

阅读: 28次 发表于:2023-08-01 16:44

在阅读此文章之前,感谢您点个“关注”,既能有很好的体验,还能有不一样的参与感,谢谢您的关注!

前言

1937年12月,乘坐专列前往慕尼黑参加鲁登道夫葬礼的途中,希特勒明确宣布:尼莫勒“不会再放出来,直到他彻底崩溃。不能容忍反对国家的行径”。

纳粹对德国犹太人的经济歼灭战掠夺产业迫使他们流亡海外希特勒的钦点囚徒——尼莫勒

1938年2月7日,庭审以不公开的形式举行,庭审结果对于政府来说却是一个失败。尼莫勒和他的辩护律师着重强调,他信奉国家社会主义的个人历史。被告不仅陈述了他作为潜艇指挥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功,还提到1918年之后他参加自由军团后的事迹,以及早期他对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同情。一些著名的证人出庭证明他具有纯粹的爱国主义思想。

最后他被判处7个月徒刑,并被课以2000马克的罚款。因为他在莫阿比特监狱已经被单独囚禁了8个月,因此被视为服过刑了。戈培尔始终关注着庭审的所有环节,他越来越愤怒,等同于道义上无罪释放的温和判决让他极端恼火:“真的够了,我只对新闻界发了简短的通告,元首下令让希姆莱立刻把这个家伙送到奥拉宁堡。”

纳粹对德国犹太人的经济歼灭战掠夺产业迫使他们流亡海外

当外国记者们还等候在法庭门前时,尼莫勒从偏门被盖世太保官员带走,解往奥拉宁堡附近的萨克森豪森集中营。“在那里他可以通过劳动和反省为上帝服务”,宣传部部长在他的身后喊道。判决宣布后的第二天,希特勒在总理府的午餐桌边也详细讲述了“尼莫勒案件”:

“他被关在集中营里,他不会很快出来。所有的国家公敌都将得到这个下场。如果谁把仁慈的希特勒错当成懦夫,他就会见识到希特勒的强硬。”事实上直到“第三帝国”灭亡,“希特勒的钦点囚徒”尼莫勒一直被关在集中营里,1941年之前被关押在萨克森豪森集中营,后来转移到达豪集中营。

纳粹对德国犹太人的经济歼灭战掠夺产业迫使他们流亡海外

除了轰动一时的“尼莫勒庭审”之外,希特勒于1937年底下达的与教会之间的停战令,一直延续到1939年上半年。在这个时期,希特勒开始转向扩张战争的对外政策,他无法承受与教会之间的大规模冲突。“领导人清楚地知道,教会问题非常棘手,在战争时期也许会有非常恶劣的影响。”女秘书克里斯塔·施罗德在一封信中对女友透露。

与教会的彻底清算只能留待战争胜利之后。而政府对待“犹太人问题”的态度则截然不同。1938年,成为通向把犹太人“赶出”德国——的目标的一个标志性年份。1938年12月初,帝国宗教事务部长克尔,再次提出将新教教会置于强制性的国家监督之下,根据戈培尔的记录,希特勒“叫停了命令”:“我们现在必须首先解决犹太人问题。”

纳粹对德国犹太人的经济歼灭战掠夺产业迫使他们流亡海外

“我们大家都很清楚我们所有政策的最终目标”,1937年4月29日,希特勒在奥登斯堡—福格尔桑,对在座的国社党现领导人阐释他的反犹计划,“我的准则是,我决不会采取将来也许会让我反悔的步骤,也不会采取损害我们自己的步骤。你们知道,我敢于冒最大的风险,但决不越界。一个人应该有能嗅出‘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鼻子,与对手战斗时也同样如此。”

记录此次秘密讲话的录音表明,此处有大声的欢笑和热烈的掌声。希特勒继续说:“我不会以武力向对方挑战,我不会因为我想战斗而对敌人说:‘来战斗吧!’而是对他说:‘来受死吧!我已经巧施妙计将你逼到死角,你已经无力进攻,你将被我一击毙命。’就是这样!”希特勒尽量提高了嗓音,“犹如达到高潮般”,爆发地喊出最后一句重点强调的话,“就是这样!”,现场观众疯狂地表示赞同。

纳粹对德国犹太人的经济歼灭战掠夺产业迫使他们流亡海外

虽然这一刻希特勒貌似在掏心窝子地说话,其实他依旧拿捏着发言的分寸。可以说,他确切地描述了自己当上国家总理以来的做事方法。就像他在外交领域敢冒最大的风险,却从不越界一样,他在对待犹太人的政策问题上,也步步为营地逐步走向极端的解决方案。

有时候,比如1935年春季,他暗示加紧对犹太人的迫害;有时候,比如召开奥运会的1936年,他下令暂时放宽政策。他的手下们为了邀宠也想出各种新举措,在“犹太问题”上竞相“为元首效劳”,说到底希特勒在这方面,也具有掌控全局的决定性权威。他始终操纵着一切并定下行动的准则。

纳粹对德国犹太人的经济歼灭战掠夺产业迫使他们流亡海外对犹太人进行经济掠夺

虽然战术灵活多变,但是他从未放弃“消灭”犹太人的“最终目标”。但此时“消灭”还并不是指大屠杀,而是指驱逐。1937年11月底,戈培尔与希特勒围绕着“犹太问题”进行了一番长谈,过后戈培尔在日记中写道:“犹太人必须被驱逐出德国乃至整个欧洲。也许这需要一段时间,但是它终将实现而且必须实现。元首已经下定了决心。”

1937年上半年,政府与教会的争端成为国内政治的主题,1937年9月13日,希特勒在纽伦堡党代会闭幕上的讲话,则开启了纳粹迫害犹太人的激进阶段。就像去年一样,他在闭幕词中大谈“犹太布尔什维克”“对世界的威胁”,这次他的攻击中还夹杂着,对被他“彻底打上劣等标签的犹太民族”的粗野谩骂。

纳粹对德国犹太人的经济歼灭战掠夺产业迫使他们流亡海外

因为犹太人没有任何文化创造的能力,为了建立覆盖全球的统治,他们想尽早地“铲除其他民族的上流知识阶层”。因此“在目前无产阶级的苏俄,犹太人占据了百分之八十的领导岗位”。斯大林在1936年至1937年的公审中,也剪除了卡尔·拉德克等犹太战友的事实——戈培尔曾经在日记中惊讶地对此发表过评论——似乎对希特勒没有什么长久的影响。

他用几乎一成不变的语言,重复着他在1920年8月的主题演讲——《我们为什么是反犹主义者?》的内容——这是他一贯偏执地仇恨犹太人的有力证据。所以他也毫不出人意料地援引了,所谓犹太人试图在1918年至1919年德国革命中夺权的事例:“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的领导人是谁?谁是斯巴达克团的头目?德国共产党的金主和领导人究竟是谁?……都是犹太人!”

纳粹对德国犹太人的经济歼灭战掠夺产业迫使他们流亡海外

希特勒的诽谤言论产生了效果。在自由城市但泽,当地的国社党人在党区主席——阿尔伯特·福斯特的领导下,已经完成了政治上的一体化,1937年10月底,当地发生了严重的反犹骚乱。同时在德国境内其他很多地方出现了新一轮的抵制犹太商店的行动,其目的在于强迫店主放弃产业,迫使他们流亡海外。

“对德国犹太人的经济歼灭战已经以最严酷的方式展开了,”10月26日布雷斯劳中学教师威利·科恩评论,“强迫犹太人出售商店的压力与日俱增。”1937年11月底,经济部长亚尔马·沙赫特被解职,阻挡对犹太人进行经济掠夺的最后一个障碍也被清除了。

纳粹对德国犹太人的经济歼灭战掠夺产业迫使他们流亡海外

1938年1月底,《新苏黎世报》记者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一段时间以来,从各个经济领域清除犹太因素的行动愈演愈烈”,“雅利安化”的政策剥夺了犹太人的“生存基础”。国社党“攫取德国政权”之前,全德国共有50 000家犹太商店,1938年冬季只有9000家了,其中3600多家在柏林。

放弃产业的犹太人一般只能得到实际价值的一部分,如果犹太人决定流亡国外,他们还必须缴纳特别税,此外还要交“逃离帝国税”,因此最终他们的财产所剩无几了,这加剧了他们在异国他乡重新白手起家的难度。

纳粹对德国犹太人的经济歼灭战掠夺产业迫使他们流亡海外

1938年4月,一个自称是国社党员和希特勒崇拜者的慕尼黑商人,在致地方工商总会的信中,表达了他对“残酷的行动,和此类对犹太人的讹诈的反感”,他拒绝再继续充当“雅利安化”行动的顾问。“作为一个诚实正直的老商人”,他不能眼睁睁看着“许多‘雅利安’商人和公司,以极其无耻的手段,尽可能地压低收购价,劫夺犹太人的商店和工厂。”

“在我的眼中,这些人就像秃鹫,睁大馋涎欲滴的眼睛,伸出舌头,扑向犹太人的腐尸。”但这类声音只是极少数。事实上,为了通过掠夺犹太人的家产发财,很多德国人肆无忌惮地,利用被放逐和迫害的少数族裔的窘境。

纳粹对德国犹太人的经济歼灭战掠夺产业迫使他们流亡海外变本加厉的反犹煽动宣传

伴随着劫掠行为而来的是变本加厉的反犹煽动宣传。1937年11月8日,尤里乌斯·施特赖歇尔和约瑟夫·戈培尔,在慕尼黑德国博物馆,主持“永远的犹太人”展览会的开幕式,如展览会主题所示,它的目的是让观众们亲眼看到“犹太人在全世界的危害作用”。

“巨大的黄色海报醒目地出现在大街小巷,到处可以看见永远的犹太人的面孔”,社会民主党海外流亡组织在慕尼黑的线人报道。展览会对无知的观众起到了宣传的作用,由于真实与谎言“如此巧妙地相互结合”,“以至于谎言听上去像真话一样”。

1937年秋季以来,“犹太政策”的强硬化,与纳粹政权外交政策的转向,有着直接的联系。前几年由于顾及到国外的反应,希特勒和他的追随者们不得不保持一定程度的克制,但现在顾虑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消失了。

纳粹对德国犹太人的经济歼灭战掠夺产业迫使他们流亡海外

此前犹太人在德国的经济地位也已经下降了,不用再担心彻底把犹太人赶出经济领域,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相反,对犹太资产彻底的“雅利安化”,有助于缓解德国严峻的财政预算状况,非法掠夺的钱还能用于扩充军备和备战。

1938年3月的奥地利“合并”,明显推动了迫害犹太人的极端化进程。1933年,约有515 000名犹太人生活在德国,到1937年底,其中152 000人已经移民国外,363 000人还坚持留在德国。现在一下子增加了190 000名犹太人,德国当局推动犹太少数民族移民国外的努力一时之间似乎又倒退了。

纳粹对德国犹太人的经济歼灭战掠夺产业迫使他们流亡海外

但事实上奥地利的并入为“去犹太化”的进程增添了新的活力,1938年11月9日至10日的暴乱达到了暂时性的高潮。德国军队开进维也纳的街道,没过几个小时,城里已经出现了针对犹太居民的过激行为,严重程度超过了1933年以来在“老帝国”(指纳粹德国)发生的所有骚乱。

“这天晚上地狱暴动了!”戏剧家卡尔·楚格迈尔回忆,“地府敞开了大门,释放出最低贱、可怕、不洁的魑魅魍魉。城市变成了希罗尼穆斯·博斯噩梦般的画作,鬼魂和半兽人从肮脏的蛋中爬出来、从泥泞的地穴里升上来。空气中持续不断地充满着凄厉、疯狂、歇斯底里的尖叫。”

纳粹对德国犹太人的经济歼灭战掠夺产业迫使他们流亡海外

连续几日,奥地利的国社党员以及国社党的追随者们,在维也纳犹太人身上,发泄着他们积蓄已久的仇恨。当着目瞪口呆、幸灾乐祸的群众的面,他们用所有可以想象到的方式羞辱和凌虐犹太人。“大学教授被迫徒手清理街道,虔诚的白胡子犹太人被拖进神庙,年轻人狂呼乱喊着,强迫他们屈膝下跪,呼喊‘希特勒万岁’。”维也纳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如此描述公开凌辱的场面。

“他们在大街上像猎兔子一样追捕无辜的人,将他们拖去打扫冲锋队军营的茅房;无数个夜晚恣意编织出的病态肮脏的仇恨幻想,在光天化日之下宣泄出来。”不受控制的恐怖程度之高,甚至让海德里希在3月17日,对被任命为德奥统一帝国专员的党区主席——约瑟夫·布吕克尔提出警告,他将要逮捕所有继续参与“无法无天的袭击活动”的纳粹党人。

纳粹对德国犹太人的经济歼灭战掠夺产业迫使他们流亡海外

在那之后暴力浪潮才慢慢平息下去。“在冲锋队员的嚎叫声中,大街上一群群犹太人被迫用手和膝盖支撑着趴在地上,清理人行道上的支持许士尼格的口号,群众面带讥笑地围观着。”3月22日威廉·夏伊勒亲眼看到。

意大利驻维也纳大使乌巴尔多·罗齐拉,在4月底还报告说暴力事件再一次增加。在第二区的一条街道上,“上百个犹太人被迫在地上爬行或者匍匐而行”。大使表示,维也纳上至知识分子下至普通工人的各阶层老百姓,对犹太人的刻毒仇视令他感到吃惊。

《参考文献》

斯万·菲利克斯·克勒霍夫,《希特勒的柏林》,2003年,98-105;

托马斯·弗雷德里希,《被玷污的首都》,2007年,156-161;

安东·约阿希姆斯泰勒斯,《希特勒的清单》,2003年,175-182;

本站声明:以上部分图文视频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