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1960年毛泽东部署秘密军事行动手指地图谁越红线就杀头

阅读: 17次 发表于:2023-08-01 12:24

1960年11月15日,中南海。一张特殊的作战地图摆上了毛泽东的案头。

地图显示的是中缅边境,一条鲜艳的红线在地图上蜿蜒展开,看起来十分显眼,毛泽东手指红线,对周恩来等人说:“谁越过红线就杀谁的头!”

毛主席一向温和,为何突然说出如此狠话?

这要从一次鲜为人知的秘密军事行动开始讲起。

新中国历史上,中国人民解放军跨出本土出境作战至少有两次,一是1950年至1953年的抗美援朝,主要在朝鲜境内;二是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主要在越南境内。

其他几次如50年代的援越抗法、60年代的援越抗美,我军没有直接出兵参战,而1962年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我军跨的是当年英印殖民者强加给中国的“麦克马洪线”,而不是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严格意义上讲,也不算出境对外作战。

但在20世纪60年代,我军还有一次鲜为人知的出境作战——中缅联合出兵“金三角”。

1960年毛泽东部署秘密军事行动手指地图谁越红线就杀头

说起“金三角”,大家的第一反应是毒品。

没错,“金三角”是世界上主要的毒品产地,也是各国政府的重点打击对象,缅甸、老挝、泰国等国政府经常单独或联合行动,打击“金三角”的毒枭势力。

中缅60年代联合出兵“金三角”,这次秘密军事行动也是为了打击毒枭吗?

非也,这次秘密军事行动的目标是国民党军队残余势力。

1960年距新中国成立已经11年,国民党残军为什么还会出现在“金三角”?我国为什么要派出军队出境与缅军联合行动?这次行动过程和结果如何?这一切要从50年代初说起。

全国解放前夕,蒋介石仓皇逃往台湾,但他“反攻大陆”之心不死,离开前在大陆留下大量残余军队、特务、间谍,他们勾结土匪,制造暴乱,妄图颠覆人民政权。因此,新中国成立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民解放军的重要任务是清剿国民党残余势力,特别是大西南地区匪患最为猖獗,严重威胁新生人民政权。

从1950年到1953年,西南军区先后调集37个师对大西南进行匪作战,累计歼灭匪特116万余人,基本肃清了大西南的匪特势力,得到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充分肯定。

本文所讲的1960年中缅联合秘密军事行动,本质就是大西南剿匪的延伸。

1960年毛泽东部署秘密军事行动手指地图谁越红线就杀头

1950年,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国民党军队一触即溃,望风而逃,我军乘胜追击,敌军如同丧家之犬,仓皇逃窜,其中有一支1000多人的溃军,隶属国民党第八军九十三师二七八团,在我军追击下仓皇越过国境,逃到缅甸境内的“金三角”一带。

国民党溃军发现这一地区都是茂密的原始森林,重峦叠嶂,民居寥落,不仅解放军无法打击,缅甸军队也几乎没有设防,于是便在“金三角”一带驻扎下来。

不久之后,缅甸政府发现了这支国民党溃军,勒令他们离开缅甸,但这支溃军既无法返回中国大陆,也没法跑到台湾,根本没有立足之地,对缅甸的“驱逐令”置若罔闻。

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不会允许其他国家的武装力量盘踞在自己国内,缅甸政府很恼火,决定以武力驱赶,出动了1万多人的正规军向国民党溃军发动进攻。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1000多人的国民党溃军爆发了空前的战斗力,顶住了缅甸正规军的攻击。看来缅甸军方还是低估了这股溃军的实力,或者说高估了自己——国军虽然打不过解放军,但对付缅军还是很轻松的,尤其当他们无处可退,背水一战时。

此事传到台湾,蒋介石惊喜异常,他没想到中缅边境还有这样一支能打的溃军,忍不住打起了如意算盘,想把这股势力做强,将来反攻大陆,协助从西南进军。

蒋介石立即召见原国民党第八军军长李弥,命他赴“金三角”地区对这部分溃军进行整编,这支残部原隶属第八军,系李弥旧部,李弥无疑是统领他们的最好人选。

1950年9月,李弥抵达缅北,整编各路武装,成立了所谓“云南人民反共救国军”,指挥向云南发动进攻,连夺4座县城,但在我军反击下落败,再次退回缅甸。

1960年毛泽东部署秘密军事行动手指地图谁越红线就杀头

这次落败后,李弥决定从长计议,逐渐做大做强,他和当地的克伦族、蒙族等反政府武装合作,一起对抗缅甸政府军,并组织大规模种植鸦片,靠贩卖鸦片获取的利润作为开支,而美国出于扶持蒋介石的考虑,也给了李弥部队很多物资装备援助。

在李弥的苦心经营下,国民党残军数量逐渐扩充到2万人,实际控制的地盘比台湾岛还要大,俨然一个“国中之国”,对缅甸的主权和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彻底打击李弥势力,1953年初,缅甸政府向金三角一带发动军事进攻,但仍以失败告终。

对一个主权国家而言,李弥部队的这种行为是赤裸裸的侵略,但缅甸政府对他们撵也撵不走,打也打不过,郁闷到了极点,只得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控诉,结果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支持,也引发了世界各国对台湾当局的谴责。

迫于联合国的压力,蒋介石不得不放弃缅北这一战略要地,陆续将李弥部队主力撤回台湾,但仍有一部分人被有意留在金三角并潜伏下来,等待蒋介石的召唤。

1959年,蒋介石蠢蠢欲动,想再次利用金三角地区的国民党残军,从云南进犯大陆,他派“游击战专家”之称的国民党原第八军副军长柳元麟潜入缅北,搜罗残部,招兵买马,而柳元麟也“不负重托”,短短时间内便纠集了一支3000多人的队伍。

蒋介石对此十分满意,命柳元麟率军策应云南、西藏等地匪特暴乱,柳元麟信心爆棚,嚣张地声称:“不仅缅敌找上门来要打,而且要打进云南,以击引暴,以暴致乱。”

缅北国民党残军问题不仅是缅甸的心头大患,也严重威胁着我国西南边境安全,因此引起了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高度重视。

1960年毛泽东部署秘密军事行动手指地图谁越红线就杀头

1959年5月4日,毛主席在昆明军区呈送的关于中缅边境国民党残军问题的内参上作了批示:“应引起警惕,派得力人员去调查并研究对策,中央军委亦应派员去云南具体落实。”

其实,从1957年开始,缅甸边防军就多次向我国边防部队表达了联合清剿“金三角”地区国民党残军的想法,但这种跨国界的联合军事行动,涉及两国主权和外交关系,军方做不了主,必须经双方最高领导达成一致后才有可能付诸实施。

1960年4月,周恩来总理对缅甸进行国事访问。在此期间,中缅两国分别批准了《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中缅关于两国边境问题的协定》,并将依此协定共同勘界,盘踞在中缅边境的国民党残军如鲠在喉,对中缅共同勘界构成了严重威胁。

在共同勘界之前,经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同意,周恩来授意外交部向缅方表达了愿意协助缅甸政府打击国民党残军的意思,缅甸政府求之不得,双方很快达成一致。

1960年11月初,中缅两国军方联合签署《勘界警卫问题协议》,协议主要有两条:

1、为执行警卫作战任务,中方部队根据需要可进入缅甸境内20公里;

2、清剿国民党残军的行动,双方应在同一时间进行,暂定于1960年11月22日左右。

此次进攻的目标是数千名国民党残军,这几千人如果放在中国大陆还不够我军一个师打的,但这批残军盘踞的地区环境特殊,属于山地丛林作战这是我军以前从未经历过的,而且这是是我军队首次出境与缅军协同作战,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中央军委确定,由昆明军区具体组织实施此次联合秘密军事行动,毛主席亲自点将,由经历了抗美援朝洗礼的名将、昆明军区司令员秦基伟坐镇前线指挥。

1960年毛泽东部署秘密军事行动手指地图谁越红线就杀头

作战方案中,中央军委和解放军总参将国民党残军设在孟瓦、阵马、孟育、踏板卖等处据点作为重点打击对象,并列出了重点俘获的6名敌军军官名单,位列榜首的就是柳元麟。对此,周恩来开玩笑地说了一句话:“谁活捉柳元麟,谁就可以当将军!”

1960年11月15日,联合作战地图摆在了毛主席的案头。

看着地图上一条鲜艳的20公里红线,毛主席对周恩来等人说:“谁越过红线就杀谁的头!”

毛主席为什么突然说出如此罕见的狠话?

对于毛主席而言,这一仗一定能打赢,这毫无疑问,但毛主席考虑的更多是政治影响。

我军出境入缅作战,在国际上会产生什么政治影响?会不会引起东南亚其他国家的惊恐不安,让他们误以为中国是借剿匪之机,故意炫耀武力?会不会给美国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提供攻击中国的口实?这些问题始终萦绕在毛主席的脑海中。

这不只是一次简单的军事行动,更是一次政治上的较量。

要保证此战不贻人口实,首要的是我军绝不能越过双方协议的20公里线,也就是我军进入缅甸境内后,追击深度不得超过20公里;如果敌军退到20公里线以后,我军必须停止,不能越界追击,否则便违反了双方协定,容易造成纠纷。

1960年毛泽东部署秘密军事行动手指地图谁越红线就杀头

为了确保不逾越20公里线,总参谋部下令云南军区将20公里出击纵深用鲜艳的红线标出,发给所有参战突击队的指战员,这条20公里线因此被称为“不能跨越的红线”。

可这时有人提出:如果敌军利用我军对红线的忌惮,避而不战,直接退回20公里线以外呢?我们难道只能袖手旁观?那岂不是瞎子点蜡——白费了?

对这一点,时任国防部部长林彪指示了作战原则:“断退路,先围而后歼。”

林彪的意思很明确,先不要猛冲硬打,要压低冲击强度,先以兵力迂回截断后路,让敌人退无可退,然后围而歼之,自然可以完美避免跨过红线。

在毛主席的运筹帷幄下,在林彪的作战指导下,有中央军委、解放军总参做后盾,在昆明军区的缜密部署下,秦基伟充满自信——这场仗还没打,我军已经胜券在握。

按预定方案,秘密军事行动将于1960年11月22日凌晨6点30分打响。

1960年毛泽东部署秘密军事行动手指地图谁越红线就杀头

11月21日晚21点30分,我军22支突击队借夜色掩护,向敌军16个据点秘密移动。秦基伟坐镇昆明前线,发出命令:“战斗打响后,如敌逃跑,命令部队,马不停蹄,跟踪追击!”

尽管这次作战部署周密,但实际执行还是出了问题。

奔袭16个据点的几组突击队原本应当统一出击,但实际进攻时间却不一致,最早的一支凌晨4点50分就开始进攻,最晚的一支早上7点50分才交火,前后差了整整3个小时。

还好由于这次是秘密军事行动,保密工作到位,国民党残军对我军这次秘密行动一无所知,16个据点中只有2个扑空,其他据点全都落实。

最早打响战斗的是踏板卖据点,这个据点战绩最佳,我军全歼守敌,击毙敌第一军二师师长蒙宝业;其他据点战绩也不错,在曼俄乃据点的作战中,我军击毙敌第四军五师师长李泰,但由于不熟悉丛林作战,我军也付出了一些伤亡。

这次秘密军事行动中,尽管我军制定了“断退路,先围而后歼”的作战方案,但敌军很狡猾,他们不敢恋战,稍一接触就迅速向密林深处溃逃,很快退到了20公里的红线区域以外。想到毛主席“谁越红线就杀谁头”的禁令,参战部队只得停止追击。

秦基伟很着急,立即向总参请求与缅方协商,同意参战部队越过红线追击敌军,但中央军委决定按照毛主席的意见,不得越过红线,攻击不得不终止。

总体而言,这次秘密行动我军获胜,但敌军主力尚存,未被彻底消灭,尤其是敌首柳元麟毫发未损,继续盘踞在金三角地区,仍是一大隐患。

1960年毛泽东部署秘密军事行动手指地图谁越红线就杀头

1961年春,缅甸开始实施“湄公河战役”,目标直指国民党残军。

这次缅军调集了1万正规军进攻,声势颇为浩大,一开始还能打上几场胜仗,但很快就中了柳元麟的“引蛇出洞”之计,1万缅军被困在山区孤立无援,战事陷入僵局。

眼看搞不定柳元麟,缅甸军方不得不主动放宽“红线”,向中国求助。1961年1月15日,缅甸政府提出:请中国军队越过红线,南下百余公里,协助缅军作战。

1月19日,周恩来作出答复:我们愿意参加这一联合作战的讨论。

中缅联合作战再次提升日程。

可没等我军制定新的作战方案,缅甸就大呼“等不及”了。1月21日下午,缅军代表直接飞到我军前线指挥郝,急切请求我军越过红线,进攻国民党残军重要据点,歼灭敌第三军、第五军主力——只有这招“围魏救赵”,才能解救被困的缅军。

秦基伟不敢擅做主张,立即向北京报告。

总参对此专门组织商讨,有人提出我军去年已经出过一次兵,这次缅方请我们越过红线深入国境,还需谨慎处理,以免引起国际影响,时任总参谋长罗瑞卿不以为然:

“我们访问缅甸期间,缅甸介绍的都是胜利,现在几次三番催促我们参战,可见他们现在处境困难。我以为要去就快去,送人情要早送。如果缅方吃了大亏,受到国民党残军重创,就会对我方有意见。在国际上,缅方不怕。我们怕什么?马上通知前方部队抓紧准备。”

罗瑞卿一边将总参意见报中央军委,一边下令前线部队准备。

1960年毛泽东部署秘密军事行动手指地图谁越红线就杀头

这一次,昆明军区出动了8个营、2个便衣队,约3000人,重点攻击梦百了据点,以解救被困缅军,而我们的对手、国民党残军约4000人。

1月25日,第二次入缅战役正式打响。

由于缅甸方面催促太紧,我军来不及进行周密准备,没办法仔细勘察地形,导致第二次战役进展反而不如第一次顺利。缅甸虽然允许我军越过红线,大力进入纵深,但我军对纵深地段地形不熟,加上茂密的丛林迟滞了行军速度,未能产生奇袭效果。

国民党残军则相反,他们吸取了上次的经验教训,一遇到解放军攻击,不打就跑,跑得比上次还快,解放军在后面穷追不舍,他们干脆渡过湄公河,直接退到了老挝境内。中老没有类似协定,我军无法进入老挝境内继续追击,就此收兵。

不过,国民党残军这一跑,被困缅军也随之解围,第二次战役目的已然达成。两次入缅作战,我军毙敌师长2名、活捉副师长1名、歼敌740人。这一成果看似并不辉煌,但为我军积累了宝贵的山地丛林突击战经验,战略和战术上都是成功的。

总体而言,这次中缅秘密跨界军事行动是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目的,一是击溃了国民党残余势力,有力保障了中缅联合勘界顺利进行;二是彻底捣毁了国民党残军经营十余年的巢穴,迫使柳元麟退回台湾,一举解除了缅北国民党残军对我国边境的威胁;三是协助缅甸收回大量人口、土地,促进了中缅友好关系。

1960年毛泽东部署秘密军事行动手指地图谁越红线就杀头

相比伟大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这次秘密军事行动对毛主席而言实在是“小菜一碟”,却充分体现了毛主席运筹帷幄的英明决策、高瞻远瞩的政治眼光。

如今60年过去了,这次军事行动的硝烟早已散尽,但它永远不会被忘却,它在共和国历史和解放军军史上写下了鲜亮的一笔,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本站声明:以上部分图文视频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