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稀少却幸运的肺癌基因突变ALK

阅读: 33次 发表于:2023-06-19 19:40

非小细胞癌患者如果检测出ALK基因突变,其实是一件幸运的事。因为这种基因突变概率很小,仅占中国非小细胞癌患者的5%,但是对应靶向药却十分丰富并有效,患者生存期将被大幅延长。所以,ALK基因突变被誉为肺癌中的“钻石突变”。

肺腺癌基因alk基因突变,alk和kras双突变ALK

ALK是一种穿膜蛋白及受体络氨酸激酶,促进早期大脑及特定神经元的发育,只在人类早期胚胎期发挥作用,之后长时间处于永久休眠期。该成分最早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中发现,所以被命名为间变淋巴瘤激酶,归属于胰岛素受体超家族。其胞外MAM结构域与细胞黏附相关,胞外LDLa区域是低密度脂蛋白、钙离子结合区域,胞内C端的TK区域是发挥激酶功能的主要区域,该区域变异会导致肿瘤的发生。

肺腺癌基因alk基因突变,alk和kras双突变ALK突变

在正常细胞中,ALK处于非活化状态,且仅在脑、小肠、睾丸、前列腺、视网膜和结肠中表达,当发生基因变异,可在其它组织中异常表达,并增强活性。活性增强后的ALK会通过RAS-MAPK 通路、PI3K-AKT 通路、PLCγ 通路、JAK-STAT 通路导致MYCN过度表达。MYCN属于Myc转录因子家族,是编码多效性核酸的癌基因,可影响细胞凋亡。MYCN过度表达,可令细胞过度增长无法死亡,最终形成肿瘤。

ALK基因融合伴侣

ALK基因突变大部分情况是由于基因融合产生的,ALK基因融合需要融合伴侣的出现,目前已发现29种,包括:

可导致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CLC)的ALO17、ATIC、CLTC1、GyrB、MSN、MYH9、NPM、TPM3、TPM4、TSPYL2;

可导致炎性成肌母细胞瘤(IMT)的ATIC 、CARS、CTLC、DCTN1、RANBP2、SEC31L1;

可导致乳腺癌(BC)的EML4;

可导致直结肠癌(CDC)的CAD、EML4;

可导致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ESCC)的TPM4;

可导致肾细胞癌(RCC)的VCL;

可导致卵巢癌(OC)的FN1;

可导致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L)的CLTC1、NPM、SEC31N、SQSTM1;

可导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EML4、KIF5B、KLC1、TFG、PPFIPB1、PTPN3、STRN。

与NSCLC相关的ALK基因融合伴侣中,EML4-ALK发生率约为93%,并占据中国NSCLC总发病人数5%比例。5%虽然很低,但比西方国家还是要高出很多。所以,这种基因突变对患者来说十分稀少。

EML4-ALK

EML4-ALK融合基因突变2007年由日本科学家Soda等人在一名62岁肺腺癌患者肿瘤细胞内最先发现,此融合基因由3926个碱基对、1059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组成。棘皮动物微管结合蛋白4(简称EML4)、间变淋巴瘤激酶(ALK)两种成分分别位于人类第2号染色体第p21、p23带,仅相隔10Mb距离,融合后形成新的融合基因蛋白EML4-ALK。当把这种融合基因蛋白导入正常小鼠体内,可诱导小鼠肺腺癌的发生。接着他们把这种融合基因蛋白导入健康人体,同样诱导了肺腺癌的发生。此类基因变异多发于肺腺癌中的女性患者、不抽烟及少吸烟患者。另外,科学家还发现,EML4-ALK融合基因突变与EGFR基因突变不共存。

肺腺癌基因alk基因突变,alk和kras双突变EML4-ALK融合基因亚型

EML4-ALK融合基因中,ALK的突变多发生在第20号外显子,EML4则较为复杂,具体包括2、6、13、14、15、17、18、20,并形成21种已知及可检测非小细胞癌亚型,其中V1亚型占EML4-ALK融合基因患者中43%比例、V3亚型占比40%,V2亚型占比6%,“V5”亚型占比4%,V5亚型占比2%、V7亚型占比1%。各亚型对不同靶向药的反应及耐药性不同,具体情形,放心用药将在之后的文章进行介绍。

肺腺癌基因alk基因突变,alk和kras双突变

本站声明:以上部分图文视频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