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西湖杯九连冠女工捧饭盒追星那些年国企大厂的体育记忆

阅读: 37次 发表于:2023-04-20 11:33

西湖杯足球「西湖杯九连冠女工捧饭盒追星那些年国企大厂的体育记忆」

从春节到现在,票房已经突破53亿的电影《你好,李焕英》在引发大家对于亲情感慨的同时,对过去国企大厂里小社区式的生活也有不同感触。中年以上观众经历过那个年代,很有代入感,年轻人则充满新鲜好奇的疑问。电影中李焕英和厂里工友们一起打排球的火热场面,是当时国企大厂日常生活的一个真实写照。

记者走访了浙江省两家国企大厂。当年杭州锅炉厂足球队和嘉兴绢纺厂篮球队红极一时,当事人聊起那些球场往事时,言谈间仍有难以抑制的自豪与留恋。

所有美好的回忆

都从一张老照片开始

虽然嘉兴绢纺厂在经过2002年以“破产重组”的形式整体改制后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鼎盛时期拥有3656名职工、是嘉兴地区五大厂之一,依然是一代人的记忆,尤其是那支创造过辉煌的篮球队。

嘉兴绢纺厂篮球队,具体开端无从考证,但是由一张保存的1949年6月19日的照片可以看出,当时绢纺厂的篮球队就已经相当正规。

这张照片,是当时红梅球队与建光球队友谊赛的留影。红梅队就是绢纺厂篮球队,“红梅”是绢纺厂当家产品绢丝的注册商标名。

原嘉兴市篮协常务副秘书长胡佩荣告诉记者:“很长一段时间,嘉兴地区所有企业里,嘉兴绢纺厂最强了。一支厂队可以代表嘉兴参加全省比赛。”

始建于1955年、曾是我国六大锅炉制造企业之一的杭州锅炉厂,从2001年开始经过数次改制,成为了如今的杭州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地址也从和平会展中心背后正式搬迁至江干区丁桥镇。

同嘉兴绢纺厂一样,杭州锅炉厂也是早早就组建了自己的足球队。球员的身影最早出现在参加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的浙江省足球队合影当中,队里就有杭州锅炉厂的两名球员汪国钧和张福涛。

从1980年开始举办的杭州市业余足球界最高水平的“西湖杯”足球赛,杭州市锅炉厂队连续获得九届冠军,直到第十届才在决赛中落败。

当年的大国企

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就像《你好,李焕英》里所表现的那样,每次厂里有球赛,肯定会引起全厂关注。当年杭州锅炉厂、嘉兴绢纺厂也一样。打球、踢球、看球,在厂里火爆如盛大节日。

当时能够进入杭州锅炉厂、嘉兴绢纺厂当工人,对老百姓来说都是很好的选择。杭锅厂老球员掰着手指说,上世纪70、80年代刚进厂的时候30多块钱一个月工资,后来涨到60多块钱,收入算不错的。嘉兴绢纺厂的挡车工如果能够完成各项指标,夜班工资加补贴更是有80多块钱一个月,一个人就能养活一家人,还是挺可观的。

而在这些大国企如果有体育的一技之长,那就更加特殊,这些球员参加比赛为厂争得荣誉,自然也是厂里的宠儿。杭州锅炉厂球队曾经的门将单金康告诉记者,有次比赛任务急,当时他小孩才出生,家里没人照顾,厂里特别和他爱人的单位协调,把他爱人借出来一个月照顾小孩,工资由锅炉厂代发,就是为了让他安心踢球。

“家大业大”的国企还能给球队提供合适的场地用于日常训练和打比赛。

杭州锅炉厂拥有当时全杭州都为数不多可以踢球的场地,这块场地比正规尺寸略小一些,平时做仓库,到了踢球的时候平整平整,场上很难得还有一些草皮,虽然不太维护,但是起码增加了踢球的舒适度。

而嘉兴绢纺厂不仅仅拥有嘉兴为数不多的水泥灯光篮球场,1991年还在厂区里建起了嘉兴当时唯一的室内体育馆,就连来打表演赛的中国男篮看到了都感叹:“从来没看到过一个厂里有这么好条件的室内篮球场。”

现在的体育氛围,和以往国企大厂时代已完全不同,场地、项目、装备等选择更丰富,更加个性化,但不变的是,无论何时都能够从运动中得到乐趣,这样的乐趣在过了很多年之后,仍能被时时想起。

就像这些都已步入老年的前辈们,手拿着一张张黑白照片,回忆起他们在赛场上激情燃烧的岁月时,依然能如年轻时那般神采飞扬。

篮球是最嘉兴绢纺厂重要的业余活动

比赛时人山人海 女工捧着饭盒追星

西湖杯足球「西湖杯九连冠女工捧饭盒追星那些年国企大厂的体育记忆」

1949年6月19日绢纺厂篮球队比赛前合影。

大V“难看吴头”吴来根,一直都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更新着关于嘉兴的回忆,每次都能引起好多人的共鸣。而在他已经发布了的几十篇“回忆”中,有好几篇都和嘉兴绢纺厂还有绢纺厂篮球队有关。

作为绢纺厂子弟,他和记者一起,找到了几位当年为球队效力过的元老,聆听他们的球场往事。

捧着饭盒看厂里最帅的“小鲜肉”打球

吴来根今年58岁,他的妈妈和周围好多亲戚,都是绢纺厂里的工人。他小时候经历的很多事情,都是以绢纺厂为背景的,“那是一个底蕴非常深厚的厂,有子弟学校、医院、托儿所、招待所,完全就是一个小社区。”

而篮球,是绢纺厂职工日常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那时候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只要是厂里打篮球,球场边必定人山人海,没抢到前排的只能搬条长凳,站在上面喊啊叫啊,“一年有好几次呢,那热闹程度,完全不输CBA。”

吴来根那时候还是个孩子,有时候厂里管得严,他为了看球,就翻墙进去或者想办法偷偷溜进去,“那时候看篮球赛,就有机会买球场隔壁食堂的大白馒头吃,所以后来看球前都要激动一下,今天又有大白馒头吃了。”

当时在篮球场边,不仅可以看到一个个穿着白色工作围裙的车间女工,还能看到有不少人端着饭盒看球,“当时比赛都在傍晚5点半、6点开打,厂里是三班制,就有倒班的男女工利用晚饭半小时的时间,捧着饭盒一边吃饭一边看球。那场面也是挺好玩的。”

吴来根还向记者透露,那时候的球员,真是厂里的顶流小鲜肉,收入不错,工作稳定,又高大帅气,当时都说绢纺厂打球的男生不愁讨不到老婆。比赛的时候根本不用组织拉拉队,到时候全都自发来了。

西湖杯足球「西湖杯九连冠女工捧饭盒追星那些年国企大厂的体育记忆」

篮球队在绢纺厂大门口的合影。

会打球的“大毛”

在厂里出尽风头

绢纺厂篮球队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在嘉兴篮坛打响名号,随后在旗帜人物徐沐墨的带领下,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嘉兴企业篮球界的冠军。

说起徐沐墨,知道的不多,但只要一说“大毛”,那就名扬嘉兴篮球界了。他并不是篮球专业出身,是嘉兴工专的学生,1961年毕业后来到绢纺厂,因为1米8的身高再加上身体素质好,就被选进了篮球队。

每次比赛,在响彻全厂的喝彩声和加油声中,叫得最多、最响的就是“大毛!两分!”。这喊声几乎从头到尾不绝。

从60年代开始,绢纺厂男篮在“大毛”的带领下,多次在嘉兴工人篮球锦标赛中夺冠。他与队友还曾代表嘉兴县队参加嘉兴地区篮球比赛,他入选地区队,参加浙江省运动会篮球比赛,拿到过省运会的第二名。

篮球场外的“大毛”,业务能力同样不错,担任过绢纺厂领导。后来球队的很多主力球员,不论男女篮,都是他从各个地方招募来的。

嘉兴市篮球协会成立时,他还当选为第一届副主席、秘书长,是嘉兴篮球运动的带头人。

关于“大毛”的故事,他的队友、“象鼻头”王云祥和记者讲述了不少。王云祥也是老“绢纺人”了,从外婆那辈开始,家里就有很多人在绢纺厂工作,他自己调到绢纺厂之后,凭借着优秀的身体素质,很快成了厂足球队、乒乓球队和篮球队的主力队员。

退休后的王云祥,没有忘记绢纺厂的老同事们,经常会组织大家聚会,坐在一起喝个茶,聚个餐。

他还收集了很多有关绢纺厂篮球队的珍贵资料,为此老王被退休工人私下戏称为“绢纺厂退休办主任”,而这一次,他也将很多一直珍藏着的照片和篮球搬了出来,如数家珍。

绢纺厂也有“丛学娣”

打遍嘉兴无敌手

因为厂里女工多,所以即使当时女篮运动开展并不普及,但绢纺厂的女篮队伍还是热热闹闹地拉起了场子。

这也让绢纺厂女篮与男篮不同,自成立以来,就一直一枝独秀。

西湖杯足球「西湖杯九连冠女工捧饭盒追星那些年国企大厂的体育记忆」

1975年,绢纺厂女篮参加浙江省职工篮球赛。

70年代之前,嘉兴组建女子篮球队的单位少之又少,每次比赛都是临时凑人去应付,所以绢纺厂女篮每次都能代表嘉兴地区去参加全省比赛。

俞晓燕是1980年进的厂,原本在江苏少体校训练的她,从9岁就开始打篮球了。由于祖籍在嘉兴,父母亲退休后回到了老家,俞晓燕也跟着来了。当时已经成为绢纺厂女篮教练的王云祥知道了,立刻把她招进了队伍,“当时我就想找个比较重视篮球的单位,可以继续打球,所以一拍即合。”

俞晓燕来到绢纺厂的时候,正是女篮鼎盛时期,王云祥形容道:“那时候嘉兴的女篮比赛根本没得打,我们都领先30分以上,替补队员上场都绰绰有余。”

外战不激烈,反倒是厂里的内战异常火爆。每年绢纺厂各个车间之间的比赛,可以代表嘉兴女篮最高水平。当时这个拥有大约三千多名工人的绢纺厂,有十个车间,每个车间都能找出几个能打球的女孩子。“即使车间队拉去嘉兴地区打,也能拿到前三名。”

70年代开始,每年组织一次车间之间的比赛成了绢纺厂的传统,男女篮都有。当时拿到这个比赛的冠军可是一件“举车间同庆”的大事,车间工人会自己凑钱买鞭炮放,阵仗相当之大。

王云祥还记得有一次纺织部的副部长到厂里来视察工作,正好那天车间比赛打冠亚军之战。领导在会议室听到了,还纳闷:“怎么我们这边开会,那边还放炮仗,什么事这么热闹?”听说是车间工人在庆祝拿了篮球赛冠军,引得领导也好奇起来:“那我也去看看。”

西湖杯足球「西湖杯九连冠女工捧饭盒追星那些年国企大厂的体育记忆」

1963年,绢纺厂篮球队合影,前排左四为徐沐墨。

西湖杯九连冠

一支厂队成了杭州业余足球的王者之师

日本民间球队来访 杭州锅炉厂队应战

西湖杯足球「西湖杯九连冠女工捧饭盒追星那些年国企大厂的体育记忆」

第一届全运会浙江男足队中就有两位杭锅的球员,汪国钧(后排左一)和张福涛(中排左二)。

72岁的陈信华拿着一本浙江省足球队50周年的纪念册,翻了一翻,其中有好些球员,都在杭州锅炉厂的足球队踢过。作为这些老球员的联络员,陈信华讲起杭州锅炉厂四五十年前的故事,信手拈来。

“杭州锅炉厂的足球队是有传承的。”陈信华在聊天时一直强调这句话。和他聊完后,记者对于这句话也有了新的理解。

从全运会到省运会

都有杭锅厂球员的身影

杭州锅炉厂足球队,从一开始就和浙江省足球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么说不仅仅因为在1959年,浙江省参加第一届全运会的足球队中就有两名杭锅球员,还因为之后不断有省队退役球员和杭州市少体校球员加入。一代接着一代,杭锅足球队一直能够保持在杭州市的顶尖实力,也才有了后来“西湖杯”九冠王的辉煌。

西湖杯足球「西湖杯九连冠女工捧饭盒追星那些年国企大厂的体育记忆」

陈信华展示1974年省运会获得的银牌。

1970年,21岁的陈信华从浙江足球队退役,去了杭州锅炉厂,出生于宁波的他原本可以回原籍的,但是因为在杭锅可以继续踢球,他选择了留下。

“我是第二代联络员,承上启下。”陈信华接了1959年参加全运会的老队员汪国钧、张福涛的班,一进杭锅,就感受到了厂里浓厚的足球氛围。

“当时的锅炉厂,有场地踢球,有厂里的支持,有浓厚的企业足球文化,收入也不错。”陈信华还记得,除了锅炉厂内的场地,当时没有喷泉只有草地、还叫“红太阳广场“的武林广场,也是他们踢球的一个主要据点。

当时除了厂里的比赛,身穿球衣代表厂里或者是杭州市出去打比赛也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在80年代,杭锅厂为基本班底,代表杭州市参加过在湖南长沙举行的“芙蓉杯”全国职工比赛,以及在上海的一些比赛。

1974年陈信华作为队长率领杭州代表队打进省运会的足球决赛,当时队中有7名球员都是杭锅的球员。只是可惜决赛中,在打平就能夺冠的情况下,他们却输了。

绿城的教练,曾落脚杭锅

陈信华告诉记者,杭锅足球活动能开展如此红火,不仅仅得益于企业有一个活跃的传承氛围,锅炉厂足球队老教练沈忠林在这当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沈忠林年轻时就是杭州市工人足球队的优秀中后卫,1958年进杭州锅炉厂,一直是厂队的主力。后来沈忠林成为了锅炉厂足球队的教练、领队,杭州市足球队的领队,还担任过杭州市足协副主席。

沈忠林为了确保杭锅足球队的实力,一直在有意识地从各方面吸收新鲜血液。从最老的一批队员汪国钧、张福涛、姜炳生、朱国宝、韩文德等人开始,一批又一批从专业队伍退役的球员加盟,保证球队实力。另外那些杭州热爱足球活动的积极分子,比如年轻的技校生、学徒工,进厂工作后,会积极投入到足球队相关的比赛和活动,建立起了非常好的企业足球文化。

曾经担任过浙江绿城领队、预备队主教练,目前在俱乐部负责管理梯队青训工作的沈葵,也是被杭锅厂这样的企业足球文化吸引,在1989年浙江足球队解散后,离开专业队,就去了锅炉厂。在那里呆了两三年,之后他又转战了其他企业,当1998年绿城足球树起大旗后,沈葵来到了绿城担任教练。

对于杭州锅炉厂踢球的日子,沈葵记忆犹新:“我当时不守门去踢前锋了。那几年锅炉厂已经有好几个我们省队退下来的前辈,他们的足球水平在杭州也是很强的,企业里的条件也不错,能够让这些退役的球员留在杭州继续踢球。当时我离开专业队,去锅炉厂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沈葵还曾回忆起当时比赛的场面:“在厂队的时候,平时都会进行有规律的训练,一到比赛,赛场边敲锣打鼓的,就像过年一样,还有很多人组成拉拉队给球队加油。那时候球踢得好,在别人眼里特别光荣。”

西湖杯足球「西湖杯九连冠女工捧饭盒追星那些年国企大厂的体育记忆」

第一届西湖杯杭锅队员现场合影。

西湖杯拿到手软,输了倒成了轰动全厂的大新闻

说起杭州锅炉厂足球队的战绩,那就一定要提到在1980年开始举办的杭州市“西湖杯”足球赛。

杭州锅炉厂一直有着很好的足球传统,当年只要是休息时间,厂里那块足球场,总是挤满了人,职工们一休息,便衣服一脱奔过来。因为爱好的人多,厂里因此经常组织比赛。

参加“西湖杯”赛前也会举行车间之间的选拔赛,大的车间还要进行班之间的选拔赛,把最出色的队员集中起来进行训练。因为想参加比赛的人太多了,有好几届西湖杯杭锅厂都分一队、二队参加。

比赛时厂里自发来一帮拉拉队,厂领导亲临现场呐喊助威,省足球队退役的副厂长冯正明还披挂上阵,亲自参赛。

1980年开始,陈信华踢了三届西湖杯,就退役了,不过1980年5月刚进厂的单金康,在杭锅队踢了10届“西湖杯”,到了40岁退役,是为数不多见证了杭锅“九冠王”的球员。

“其实杭氧、浙大这些球队也都在招兵买马,竞争挺激烈的,但是我们的水平一直很稳定。”连续九届冠军,杭州锅炉厂在“西湖杯”夺冠已经不再能引起关注,结果第十年,杭锅厂输掉了西湖杯决赛,得了一个亚军,反而成为了大新闻,单金康回忆着:“赢球没动静了,输球倒成为了当年厂里的十大新闻之一。”

1971年进杭州市少体校,24岁进了杭锅厂,在球队当守门员的单金康赶上了浙江省足球职业化前的最后一拨,“那时候在‘红太阳’踢球,大家都知道守门的阿康。”他和现在在绿城的许德明还有曾经当过绿城主帅的吴金贵,都当过队友,代表浙江工人队一起踢过球,“和他们很熟的。”

阿康在锅炉厂足球队的最后一场比赛,也颇具意义。1991年,当时杭州的友好城市岐阜市有一个民间考察团来杭访问,行程里安排了一场民间足球赛,就选了杭州锅炉厂作为对手。“当时浙江电视台全程录像。杭锅全厂放假去看,体育场全是锅炉厂的人,不过最后我们还是输了。”

西湖杯足球「西湖杯九连冠女工捧饭盒追星那些年国企大厂的体育记忆」

单金康(后排左一)和队友的合影。

现在的单金康,因为腿部韧带撕裂,已经不能剧烈运动,只能专注照顾四年级的小孙女,可能是遗传,小孙女也格外喜欢足球,还很骄傲地在学校宣传:“我爷爷是足球运动员。”

(原标题《李焕英唤醒一代人的国企体育记忆》。编辑黄慧仙)

本站声明:以上部分图文视频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