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宽甸产业有前景日子有奔头

阅读: 57次 发表于:2023-03-16 09:53

7月7日下午,记者见到丁茂财时,他正和老伴儿王喜珍在自家猪舍里忙活着。一头母猪一个月前产下的10头猪崽儿活蹦乱跳,老两口儿对它们照顾得格外精心。2018年丁茂财开始养猪,第二年6头育肥猪就卖了3万多元。找准了产业门路,丁茂财一家实现了脱贫,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

73岁的丁茂财家住宽甸步达远镇新兴村4组。地处宽甸东部的新兴村四周群山环绕,地域面积25.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92%,全村470户划分为9个村民组。一直以来,那里的村民多靠种玉米为生,2014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达到103户,225人被列为脱贫对象。自2015年开始,通过发展集体经济、拓宽农户产业渠道,加上帮扶单位的精准帮扶,新兴村在2018年实现了整体脱贫。“现在,咱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丁茂财的肺腑之言,也是全村百姓的心声。

唠起这几年村里的变化,73岁的新兴村党支部书记曲秀云有好多话要说。“十一二年前,村里还全是土路,过河的桥是木头桥,老百姓家里有点苞米、农产品也卖不出去。因为路不好,车进来不方便。”脱贫攻坚,路在何方?1998年就开始担任村支书的曲秀云一时也找不准方向。“全村1367口人,耕地只有1545亩,光靠种地是摘不掉贫困帽子的。想发展产业经济,又没有合适的项目,另外村集体没有投资本钱。”曲秀云说。

脱贫攻坚这项硬任务,也同样摆在了市交通运输局面前。作为该局帮扶的定点扶贫村,自2015年开始,他们派出驻村工作队,对实施精准扶贫开展调研,并结合行业优势和村里的实际逐步落实方案。“经过局党组反复研究,最终确定了以改善村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逐步向帮扶村集体发展产业经济、实现整体脱贫的攻坚方向。”市交通运输局第二批驻新兴村工作队队长肖景伟介绍。

“要想富,先修路”,市交通运输局结合行业优势,筹措资金为新兴村修建了13公里柏油路及3座桥梁、7处管涵,大大改善了村内路况、方便村民出行的同时,也让村里的农产品走出大山,增加了村民收入。此后,在市交通运输局的帮扶下,村里还实现了水泥路户户通,45盏太阳能路灯安在了村民家门口……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找准了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项目,才能真正实现脱贫致富。近两年,利用上级拨付的扶贫专项资金、市交通运输局帮助协调的资金等,新兴村建起光伏发电项目,村集体每年可收入10万元左右;2019年,到抚顺、庄河、营口等地考察农业产业项目后,新兴村最终确定引进种植“美国红提”。如今在占地近3亩的大棚里,串串红提长势良好。“今年秋天,村里准备投资再建两个红提大棚和一个蓝莓大棚。”曲秀云对他们的农业产业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经营板栗园、放柞蚕、种植大榛子、养猪等,这些多元化发展的产业,也使村里80%以上的农户有了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2017年秋,曾经的贫困户丁茂财一家建起了105平方米的新房,屋里屋外宽敞明亮。“原来住的是50多平方米的土坯房,盖了快40年了。这次危房改造国家还给了3万元,真是为咱老百姓着想啊!”丁茂财说。

王刚、杨俊娥一家是丁茂财的邻居,夫妻俩经营30亩板栗和8亩大榛子,农闲时王刚还出去打打零工,每年家里都有几万元的收入。“这两年上级部门、驻村工作队帮助咱们找一些产业项目,还给了一些产业扶持资金,老百姓只要肯干,家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杨俊娥说。

这是一组令人振奋的数字——2016年,新兴村89户、198人实现脱贫;2017年,12户、24人“摘帽”;2018年,最后的两户、3人跨过贫困线,全村整体脱贫。如今的新兴村,市交通运输局协调解决50万元为村委会新建的400平方米办公楼,大大改善了村两委办公条件;筹措近10万元为村里新建的磨米加工点,为村民日常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村舍卫生整洁,硬化路面到户,太阳能路灯安在了家门口;新建的村文化广场、篮球场,成为村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从物质脱贫到精神脱贫,短短几年新兴村发生了巨变,这里的百姓正走在奔向小康的幸福路上。 记者 刘作庆

来源 丹东新闻网

本站声明:以上部分图文视频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返回顶部